摘要: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而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理解、誦讀,還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將古詩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生活中體會詩歌涵義,領略傳統文化的內涵,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
前言:
語言類學科是傳達民族文化思想的基礎學科,而語文課堂是我國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古詩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最為緊密。古詩文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詩文如同璀璨的繁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得以一一延續。
優秀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師日積月累的教學,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認真鉆研古詩文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手段將古詩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充分融合,使學生學習古詩文時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健全的人格。
一、立足詩詞理解,提升傳統文化的認知
課本是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工具,課本中的古詩詞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到什么是傳統文化,才能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充分立足于課本詩詞,在教學古詩詞時,避免淺顯的講解,可以帶領學生從理解的角度出發,加強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體會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例如七年級上冊中曹操的《觀滄?!罚枋隽瞬懿俳涍^碣石山時的所見所聞:澎湃的大海、高聳的山峰、茂密的樹林、蕭瑟的秋風。若單單從字面去理解,這只是平常的景象,學生往往很難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教師可以通過引用歷史故事,講述這首詩創作的背景:曹操北征烏桓。北征烏桓是曹操戰勝袁軍的制勝一戰,是曹操取得的空前勝利,因為心懷戰勝袁軍的雄心壯志,曹操在路過碣石山時看到氣勢磅礴的山海之景,用詩篇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刻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任何一個作家,他的詩詞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或抱負都與他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有關。【1】在理解詩詞創作背景的前提下,學生透過詩詞的字面涵義,能夠體會到詩人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高昂志氣,從而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二、引導經典誦讀,深化傳統文化的理念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歷史,孕育出無數的經典之作,如諸子百家的學說,以仁德行天下;如盛世的唐詩宋詞,崇尚高尚的情操;如包羅萬象的明清小說,凝聚優秀的文化……中國古詩文著作,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優秀古詩文,是傳承民族文化精神重要環節。教師應當利用課堂及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開拓古詩文閱讀教材,指引學生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有韻律、分層次的閱讀,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體會經典詩文蘊含的文化寓意。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岳陽樓為主體,描寫其周圍景色,除了景色描述,還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在閱讀時,可以要求學生將詩句分層次朗讀,將景色描寫與思想描寫分開閱讀和理解,再將兩段合二為一多次誦讀,讓學生領會到詩句間充斥的文化思想。
古人對于情感的表達和現代人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所以許多詩詞都是在隱晦地表達感情,更多地使用借喻、象征等文學技巧,不會將情感直接表達?!?】經典閱讀能夠在詩句分析的基礎上深刻解讀詩句的內涵,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外經典古詩文,讓學生沐浴在經典古詩文的海洋之中,自然而然地領會古詩詞中洋溢的傳統文化。
三、實踐詩詞生活,探索傳統文化的精神
古詩文課堂教學只是傳統文化精神傳播的一部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可以開展傳統文化的探索。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民俗文化,并且很多民俗文化活動較好的被傳承下來?!拔幕从谏睢?,生活中蘊含著更多的傳統文化精髓,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古詩文,通過實踐教會學生探索傳統文化的精神,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
教師可以在 “七夕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我國傳統節日之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詩詞大會、詩詞燈謎競賽、對聯DIY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學生在傳統佳節到來之際,深入探索古詩詞的奧秘。例如以“元宵節”為題,設置燈謎,謎面以詩句的上半句或下半句為題,接上詩句并簡單描述出詩句思想的學生可以獲得獎勵,若能結合詩句自創出描述當下節日氣氛的詩句,則可最終獲勝等。通過此類形式能夠激勵學生探索詩人的思想和情懷,從而領略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的精神。
詩詞在實踐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古詩文字、詞、句有它獨特的切入點和情感表達方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使用古詩文的字、詞、句,能夠逐步懂得詩人的情感寄托,從中深切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深奧與偉大,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提升古詩文的素養,逐漸形成優秀的品性。
結束語: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優秀文化的歷史長河依然洶涌奔騰,古詩文只是歷史文化中的點滴,但卻蘊含著最深刻最樸實的文化精髓,因此教師要善用古詩文教學,無論是課堂還是生活,都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掀起詩詞學習熱潮,在詩詞欣賞的過程中,逐步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李萍.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8,24:229-230.
[2]王佳穎.傳統文化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與創新——以《經典詠流傳》為例[J].新聞戰線,2018(11):140-141.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鶴城初級中學 江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