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靜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習數學題目的過程中,不讀題、忽視題目要求是當前小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樣的行為導致小學生對題目一開始就有了錯誤的理解,甚至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運算。而實際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算術方法,讀題能力也十分關鍵,因為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將其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同時數學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應用題,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當前的能力水平,優化教學方式,因材施教,通過合理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深度讀題的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教學;“深度”讀題
引言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推進教學方法也得以優化,而學生自身的讀題能力關系到后期數學知識的學習,所以對于低年級階段學生學習數學,我們應該注重其深度讀題能力的提升。在本文當中我們結合相關的教學策略展開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深度讀題的水平,進而為其后期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分析當前低年級學生數學讀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1.1缺乏讀題意識,讀題流于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閱讀題目時只是大概看一眼,甚至連看都不看,或者是讀完開頭忘記了讀中間的條件,或者是讀完題目也沒有詳細的思考,只是按照自己以為的老套路進行解題,出現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思維定勢造成的影響。比如:5和8相加是多少?5個8相加是多少?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計算結果卻大不相同,很多學生也就是因為錯看了這部分信息而導致解題結果張冠李戴。
1.2信息提煉能力相對較差
在數學題目的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根據問題而選擇有價值的信息。還有很多題目信息量較大,學生無法對其仔細的觀察并進行綜合分析,因此無法理解題意,因此在做題過程中容易錯誤百出。
1.3缺乏閱讀題目的習慣
在數學算式的解題過程中,題目閱讀很容易被教師所忽略、學生所忽視,很多人看到數學題目之后都是邊看邊做,容易出現抄錯數字或看錯符號的現象。而教師只是將這樣的現象簡單的歸結為粗心,其實是因為教師本身缺乏良好的引導,而導致學生沒有形成認真閱讀的習慣。
二、提升低年級學生數學“深度”讀題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本身識字量有限,甚至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很多題目中的字都不認識,因此理解題意更無從談起。此外,該階段學生急于表現自己,但又缺乏良好的專注度和自制力,因此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如果出現接連失敗,很容易影響其學習的自信心。此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水平由淺入深,逐步增加題目難度。在學習數學中與數量關系相關的知識點時,低年級階段題目相對簡單。比如,明明手中拿了1個桃子,而蘭蘭手中拿了4個桃子,此時兩個人一共拿了幾個桃子?這其中只是簡單的涉及到了“加”這一個數量關系,此時理解相對容易,但引入“增加了、增加到”這些詞語之后,理解起來就出現了困難,此時教師應該利用合理的教育手段逐漸理解“增加了”、“增加到”。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言語鼓勵,逐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2應用題讀題,抓住重點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題十分常見,而且其題干相對較長,有些題干往往像一篇短文,甚至還會有一些數據表格,此時在讀題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篩選重要信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告知學生哪些屬于重點內容,哪些內容可以不用閱讀,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快速理解題意,在應用題的閱讀過程中能夠迅速關注重要條件,充分理解這些條件的使用方法。如果還找不到相關的解題思路時,需要對這些解題條件反復閱讀,應用題的答案大多數會隱藏在條件當中,而此時教師要學要讓學生學會反復閱讀和理解條件中隱含的一些信息,結合之前所學知識以及題干中的所知條件理清解題方法,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
2.3發揮教師領讀作用
小學一年級階段題目相對簡單,生詞字相對較少,教師可以利用標注拼音或制作生字詞卡片的方式對題目進行領讀,讓學生再自己進行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記住生字詞。這樣的領讀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讀懂題目,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實現數學與語文學習的共同進步。但是在領讀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力度,很多教學實例中存在這樣的現象,雖然學生計算能力及做題能力都相對不錯,但是在獨立讀題做題的過程中卻頻頻出錯,主要因為教師或家長在引領讀題的過程中過度干涉導致學生出現依賴性。因此在平時的做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讓學生自行讀題、獨立分析,通過眼耳口心并用的感官參與方式,真正的發現題目當中的關鍵詞,理解題目的含義。不管是領讀還是讓學生自己閱讀,都要鼓勵學生學會去質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有提出了質疑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最終解決問題,鍛煉思維的獨創性。
2.4改變教學策略,注重學生動眼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應用題、選擇題及判斷題的學習過程中,通常讓學生先仔細讀題三遍之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自己讀題的過程中了解題目所講的事情,然后展開進一步的分析,掌握題目的情節。最后讓學生利用簡潔有效的語言復述題意,將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意思。比如下面這一道判斷題:小東有40元,我有5元,我的錢是小曉東的8倍。很多學生看成了小紅的錢是我的8倍,然后就判斷正確。還有一道相關的題目:一條船上有30頭牛,50頭羊,那么同學們來判斷一下船長多少歲?A.30+50=80(歲)B.50-30=20(歲)C.不確定。竟然還有學生在前兩個選擇選項里打了對勾.這個時候我提出問題:船長的歲數和船上貨物的數量之間有關系嗎?通過相關的題目引導學生意識到深度閱讀以及仔細讀題的重要性,而不是想當然的以為就進行題目的判斷,這樣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做題質量。
三、結束語
培養小學數學讀題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在興趣的引導下再輔助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當然在進行深度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帶有持懷疑的態度,讓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原來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去分析問題,通過持之以恒的引導逐漸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屠燕瓊.“讀”具慧眼“題”意自現:淺談小學生數學讀題能力與讀題習慣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11):23-24.
[2]佟自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主動讀題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