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通過開展以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為例,探索如何開展職業學校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的過程研究,通過調研過程研究,讓職業學校教師掌握相關專業調研的流程,為專業改革建設提供重要的依據。
關鍵詞:職業學校 人才需求 調研 模具制造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業教育建設發展的要求,以探索職業教育發展,考察用人單位目前的設備、崗位及上崗人員狀況,了解用人單位對模具制造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及對我校人才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完善《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所學與所需相結合。通過實地查看、訪談、發放問卷調查表,為確定辦學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依據。
一、調研過程的基本內容研究分析
調研基本情況應包括調研目的、調研時間、調研對象、調研人員、調研內容及調研方式等等。
(一)調研的目的
調研以充分掌握企業關于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在學歷層次,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等方面,調研掌握學生需要在模具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備模具加工設備的操作、編程、維護與管理與模具CAD/CAM軟件應用等實際技術方面的要求。把握模具制造行業企業發展情況。把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對應的行業企業各級用人層次需求情況。掌握模具制造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情況。掌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設置情況。掌握企業模具制造技術崗位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情況。掌握企業不同工作崗位所需的資格證書要求。
(二)調研的內容
通過走訪企業,閱讀相關模具行業文獻,網絡檢索等手段來了解模具行業概況、行業規模及模具技術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內容。完成模具制造行業企業發展情況,行業企業各級用人層次需求情況,企業、同類學校對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掌握企業不同工作崗位所需的資格證書要求等方面的調研。調研問卷主要內容有:企業基本情況;企業人才需求情況;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設置情況;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資格證書要求。和同類學校進行就專業改革建設、人才培養改革、校企合作等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各學校在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方面成功的經驗。
(三)調研的方法
訪談咨詢法,訪談對象包括企業的負責人、企業人事部門經理、技術骨干等,訪談內容包括企業生產狀況、企業現階段員工的結構情況、員工的素質情況、企業對職業學校畢業學生員工的評價、校企合作意向等。問卷調查法,開展對10家企業以上發放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調查問卷、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人才需求企業調查表等。現場考察法,通過對10家以上的企業進行了現場考察,學校的調研團隊分別深入到企業的生產一線,到機械加工車間、模具加工車間、模具維修保養車間、壓鑄車間、焊接車間等一些車間進行考察,另外還考察了企業的生產管理部門、人事管理部門,產品研發部門等。通過考察,了解企業的管理文化,企業員工的工作內容、技術,企業的車間布置、生產情況等方面。
二、調研情況分析
(一)企業調研分析
1.企業的人才層次分析。決策層人物掌舵企業的航向,主撐企業的大計方針,帷幄企業的運轉,主宰著企業的生命,他們是企業中精英中的精英,一般不參加產品的加工工作,所以人數較少,其中含有高級技師,約占企業總人數的1%。指揮層人物是各職能單位或部門的負責人,完成決策層的指令,實施決策層的決定,負責各項活動的統一指揮,并保證各項活動順利而有效地進行。他們都是干具體工作的行政人員、需求人數較多,其中含有技師,約占企業總人數的9.2%。執行層、監督、反饋層人物是大量的一線生產技術工人和監督與反饋層人物,他們在生產一線操作,主要是參加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決定著企業的生產、效益、利潤,他們的綜合素、工作能力、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他們占用的人數最多,約占企業總人數的89.8% 。
3.企業對于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通過對企業的走訪,和企業的負責人或人事部門負責人的面談交流,并對調研問卷進行分析,對調研問卷的素養要求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企業對于員工的職業素養的要求包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信譽,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具有積極的職業競爭、創新的意識;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與團隊協作能力。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職業素養很重要。這是受到目前用工形式的影響,一方面企業要花大力氣來培養新員工,另一方面新員工缺乏耐心,而且普遍認為工作好找,對于工作崗位不珍惜,造成人才流失率高。
4.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面向與技能分析。調研過程中,調研成員走訪企業的模具制造車間,企業把模具制造車間主要分成模具零部件生產區間、模具裝調與維修區間。在同企業負責人或企業技術工人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企業招聘的中職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一線操作工的崗位,崗位集中在模具裝調與維修、冷沖壓模具零件制造和塑料成型模具零件制造。企業認為中職學生的特長在操作技術崗位方面,學校應側重這個方向。通過對調查問卷以及訪談的綜合分析,中職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主要崗位面向有:冷沖壓模具零件制造;塑料成型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裝調與維修。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崗位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
(三)學校調研分析
學校調研情況分析。各學校的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在教學上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但是改革力度仍然不夠。一些中職學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相對滯后, 與社會需要、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文化課程過多, 核心能力課程設置不足,而且出現文化課、專業課、實踐課相互脫節,每門課按照自己的學科特色自成體系,學生上完課根本不知道這門課有什么用,能用來做什么。專業改革情況分析。調研的學校目前都在積極推進“做中學,學中做”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改變了教學的主體是教師,以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主,學生實訓與理論脫節的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以考核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為主,注重過程考核等方面的考核。
(四)學生調研分析
1.畢業生調研情況。本次共調查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356名。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只有54%,相對偏低。畢業生反映,很多模具需求企業在網上開標競價,模具行業價格已經透明化,導致多數模具企業利潤不高,大部分員工工資提高較慢,導致畢業生跳槽較多。
2.畢業生工作崗位分析。學生工作的崗位層次主要集中在操作一線、技術維護兩個層次。從事技術維護方面主要包括工藝的設計與編制,現場工藝員,技術測量,生產管理等方面,進步快的學生,工作1至3年左右會被企業調整到技術維護方面的工作崗位。畢業生對知識技能應用情況反饋分析。學生認為對工作幫助最大的是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課,希望在機械制圖識圖能力方面、模具結構分析能力、CAD軟件繪圖能力方面加強教學,增多課時,更新學習的內容。另外,學生認為畢業工作后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3.畢業生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評價與建議。畢業生認為學校對實踐課程或實踐環節的安排主要反映在偏少或適中。訪談過程中,學生認為生產性實踐的課程偏少,平時上課的實訓內容跟生產性實踐有較大差距,需要增加生產性實踐的內容。調整課程設置,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符合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開展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積極心態,加強崗前培訓,學生能力與企業接軌。
三、調研結論
(一)人才培養方向定位
通過數據分析,結合本校本專業的建設情況,本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為三個方向,包括方向1:冷沖壓模具制造;方向2:型腔模具制造;方向3:模具裝調與維修。
(二)本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要求
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要求包括:具有良好道德、熱愛勞動、熱愛崗位、精益求真;具備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具備團隊精神等;具有較強的安全文明生產與節能環保的知識;具有奉獻、吃苦的精神,積極的服務意識。
(四)本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基本要求
具備識讀與繪制模具零件圖、裝配圖的能力;具備CAD繪圖的能力以及模具CAD/CAM應用的初步能力;掌握互換性技術應用基本知識;
掌握機械基礎基本知識;掌握模具制造工藝的基本知識;具備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具備操作普通機床的基本能力;具備數控車編程與操作數控車床加工模具零件的能力;具備數控銑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加工模具零件的能力;具備正確操作電切削加工機床加工模具零件的能力。
四、對專業建設的建議
(一)對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教材開發的建議
強化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強調理論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實踐性教學的應用性、實效性。例如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專業能力。建議《數控銑床加工實訓》課時側重點應當有所調整等。 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建議不斷把行業企業新方法、新工藝、新內容寫入教材當中。針對崗位技能要求變化,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依托企業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
(二)對教學實訓的建議
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創新教學環境,建設具有企業環境的“教學工場”,構建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開展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積極心態,加強崗前培訓,學生能力與企業接軌。
參考文獻
[1]姜大源.深刻闡述職業教育現代化內涵科學設計職業教育現代化標準——評《職業教育現代化導論——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內涵、標準、實現路徑和監測指標研究》.教育與職業,2020,(22):116-117
[2]中央政府門戶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逯長春,王屹.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融合就業創業平臺資源:價值、原則與途徑[J].職教通訊.,2019,(09):62-67
[4]胡英芹.現代學徒制推進高職“雙主體”校企協同育人[J].中國高??萍?2019(S1):76-78
姓名:于梅芳 性別:女 籍貫:廣西桂林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86-12
學位:學士 職稱:講師 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單位:廣西桂林農業學校
作者簡介:于梅芳(1986——),女,廣西桂林農業學校,教務科干事,講師,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