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榕
美術課程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審視長期以來的初中美術教學可以發現,部分教師對于美術學科的意義是有所忽視的。同時,從教學手段來看,美術教學內容并不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實際需要,導致初中美術的教學質量遲遲無法提升。因此,在新時期的初中美術課程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新課改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策略。另外,隨著學生的發展變化,還應及時對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與優化,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優化課堂氛圍,激發美術熱情
從美術課程基本理念來看,一個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簡單來說,美術課程強調發揮出美術教學的獨特魅力,并且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認知特征相適應。為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采用趣味的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樣有利于提升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將這種學習熱情轉化為持久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證。
以《卡通故事》為例。這節課主要講解了卡通的造型方法以及特有的表現語言,并且要求學生根據卡通畫的內容進行故事的創編。毋庸置疑,每一個學生在童年的時候都有自己非常喜歡的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因此,我在教學中沒有直接引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而是鼓勵學生在課堂中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卡通故事,并且講述喜歡的理由,利用這種方式,初步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然后,我借助多媒體視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些視頻的內容主要是一些經典卡通片的片段。由于很多卡通內容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所以這些視頻片段也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了解了卡通的主要特點。由此可見,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利用恰當的方式優化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二、尊重學生主體,引導美術鑒賞
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必須要使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潛能。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美術鑒賞,以此來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的全過程中。這樣一來,有利于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以《畫家筆下的質感》為例。這一課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并描述物體表面質感給人的觸覺感受與視覺感受,并學習運用不同筆觸與線條表現不同物品的質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欣賞羅中立的《父親》,以此來使學生體會質感所帶來的感染力。同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美術鑒賞活動,我結合美術作品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1)這個畫面作品的篇幅是小還是大?你是怎樣判斷的?(2)這幅作品刻畫了一個怎樣人物?(3)從哪些細節可以判斷這個人物的特點?設計這些問題主要的意圖是給學生的美術鑒賞過程提供一定的線索。隨后,學生進行了自主觀察與互動交流。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質感的描繪在作品中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
三、拓寬活動范圍,組織美術實踐
在美術課程中,組織美術實踐是一個十分重要環節。有效的實踐活動有利于逐步促進知識的內化。從學科特點來看,美術課程與現實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完成課內知識的教學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當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掌握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美術素養。
以《畫家鄉的風景》為例。通過這節課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透視知識,學習了風景畫的構圖,并嘗試參考攝影作品進行了風景畫的繪制。完成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之后,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在這次任務中,學生需要選擇一處自己最喜歡的風景進行風景畫的繪制。在繪制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對風景的情感選擇恰當的色調,并且要表現出風景的空間立體關系。通過這種練習方式,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了起來,從而提升了練習活動的實效性。
總之,在當前的初中美術課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不斷對教學方案和教學手段進行調整。然而,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