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雙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不僅僅是增加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由于數學學科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與學生平時的思維習慣不同,因此大部分最初接觸數學的小學生學習數學會感到吃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力出發,把數學學習同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提高,使小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愛上學習數學,真正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更好地完成數學課堂的學習任務。同時,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德育教育的內容,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素養。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們理解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提高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興趣。同時,在結合生活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還可以開展德育教育,把數學教學同德育工作結合起來,從而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數學知識由于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因此對于初次接觸數學的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而通過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生一下子就從不熟悉的數學領域進入了熟悉的生活領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一下子變得更加深刻、直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認識圖形”、“鐘面的認識”兩節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生活中擁有特定形狀的物體,如方凳、桌子、筆記本、圓形掛鐘等等,讓學生們辨別這些物體的形狀,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堂學習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們找出更多生活中擁有不同形狀的物體,如紐扣、茶幾等等,開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數學教師可以拿出實際的掛鐘,讓學生們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并且能夠通過看鐘表來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制定嚴格的時間表,在幫助小學生學習數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小學生的時間觀念,培養了小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促進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二、在數學課堂中引入故事教學
故事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每個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故事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數學知識的掌握學到做人的道理,從而實現德育教育和數學知識教學相結合。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除了教會學生各種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包括綜合與實踐、圖形與幾何、線與代數、統計和概率四大模塊。數學教師應該采用故事教學方法將這些數學教學內容通過故事的方式表現出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在結合數學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根據故事主題加入數學知識,并展開提問的方式開展數學知識的提問。可以通過在動畫片中引入計算教學的方式,在學生們觀看相關動畫片的時候,采用提問的方式對動畫片中的場景進行提問。例如在帶領學生們觀看《喜羊羊灰太狼》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數一數動畫片中有幾只羊和幾匹狼,然后根據這些數字展開數學運算的訓練。通過觀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學生可以從更加感興趣并且容易理解的角度去學習數學知識,并且在解決有源“喜羊羊”和“灰太狼”相關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也學會了動畫片中蘊藏的道德品質。
三、創新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習好奇心
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是數學教師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法寶,因為一旦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就會主動去探究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場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背后的原理,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問題誘導,讓學生解決問題并且學會分析問題,并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科學的教學引導方式是關鍵,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假設的方式,讓學生們自己學會面對問題提出各種假設,通過自己的方式驗證假設,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探究性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還不強,在對問題的理解方面還不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作用,所以要幫助學生們開展探究過程,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做出引導。因此,在開展探究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做總結,反思自己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探究能力是一項較為重要的數學能力,然而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起來,需要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有效的培養方法,以及數學教師的耐心教育,從而更好地開展探究式教學工作,在學生開展數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學生培養了耐心和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德育教學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模擬知識回歸生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數學教師教學過程的生活化展開了明確的規定,數學教學過程應該盡可能地與生活靠攏,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樂趣,進而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真正做到理解數學、熱愛數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模擬真實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融入生活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適當變換教師里桌椅的位置,搭建一個小的“商店”,讓學生選擇扮演商店老板和購買商品的客人,通過模擬真實生活中的消費場景,使學生能夠對人民幣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在商品交易中的人民幣加減,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鍛煉,進而使學生在生活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提高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在生活中探究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同時,在扮演商人和消費者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學會了商場交易中的誠信法則,從而培養了小學生的誠信品質。再例如,在“鐘面的認識”這節課中,小學生可以通過對鐘表的認識來為自己制定合理的時間表,從而按時要求自己完成相應的生活和學習內容,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通過營造生活場景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們明白了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又能夠讓學生們通過數學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種種難題,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
由此可見,數學教學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的位置非常重要,同其他學科不同,數學非常注重抽象性和邏輯性,并且更加強調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數學教師要借助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使本來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數學品質。通過將德育教育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作者單位:泉州市豐澤區崇德實驗小學)
備注:該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常規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途徑的研究》的成果;編號:2019XB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