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仁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能夠使小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素養得到十分有效的培養,因此許多小學都非常重視科學課程的教學。為了讓小學生逐漸形成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等積極向上的思維和情懷,教師需要基于小學科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和特點,將德育教育內容靈活的融入于科學知識的教學和探究任務之中。本文將結合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將小學科學課程與德育教育融合的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科學;德育教學
引言: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促進學生逐漸形成完善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德育教育是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需要積極促進小學科學課程和德育的融合,使小學生在科學知識的海洋遨游中,也能夠接受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
一、小學科學課程的特點
1.基礎性
現如今小學科學被視為是基礎性的課程之一,開展該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學校需要充分認識到科學課程在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小學生在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時,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積極提問、仔細觀察和調查等良好的習慣,逐漸掌握分類、比較和分析科學現象的方法,對自然科學道理和大自然懷有極高的熱情和好奇心,逐步加深對科學創新、保護自然環境和合作交流工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的科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實踐性
教師在開展科學課程教學時需要充分依據小學生的心智水平和年齡特征,而且認識到探究活動能夠十分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順利的進行和理解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更加緊密的實踐主題,讓學生通過積極的動手和動腦探究科學問題,在實踐中認識和理解簡單的科學知識,并且積極的應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生可以通過科學實踐活動逐漸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形成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等等。
3.綜合性
因為小學科學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包括了學生生活中的物質、生命、技術和地球等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所以該課程還具有綜合性很強的特點。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科學課程掌握與生活相關的各種科學知識,而且科學課程中將各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的郵寄的融合,因此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自然整體觀,其綜合能力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小學科學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在科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因為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因此學生和教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中進行理論教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了解各種各樣有趣的科學現象和知識,因此教師應當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將德育內容有機的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小學科學課程中需要教學生學會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介紹垃圾分類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逐漸形成保護環境、節約自然資源等觀念。而且簡單的垃圾分類方法掌握難度并不高,學生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爸爸媽媽一起進行科學地垃圾分類。
首先教師需要加強學生上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開學伊始就向學生明確說明科學課堂的要求,明確的課堂要求可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接觸和了解與科學實驗相關的器材,教師在課前需要將課堂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資料、器材提前準備好。在開展安全系數較高的科學實驗時,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實驗,主要目的是使小學生能夠成為科學課堂的主體和有效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例如在課前學生需要提前準備好科學課本,為了避免學生在科學課上出現開小差和分心的情況,課桌上除了擺放與課堂相關的文具盒、科學課本和記錄本的物品以外,需要將與科學課堂無關的物品放在課桌內;學生在課堂內不能隨意與他人閑聊,在回答問題時能做到聲音響亮和吐字清晰;在課后能做到及時復習科學課程的內容,一旦發現自己尚未徹底解決的問題,需要積極的與科學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學生形成仔細認真,專心致志和細致的良好品質。
2.在科學閱讀課堂中滲透德育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課文和閱讀材料開展德育,因為科學課本是學生最主要的閱讀材料,而且教材編者在設計教材內容時也考慮到了科學課程滲透德育的要求。因此,科學課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容,例如科學家的生平事跡、有趣的科學小故事等等,都能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家堅持不懈和不屈不撓的寶貴品質。而且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討論,共同領悟科學家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和嚴謹認真。而且教師還可以延伸和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結合教材的內容設計出更加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接觸到更加豐富的德育內容。例如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有“關心水和空氣”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上“關心水和空氣”材料的內容和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使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到水和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們介紹我國水資源的情況和空氣污染的情況,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節約寶貴的水資源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
3.進行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和分層教學法
因為每一位同學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具備的科學素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開展分層教學。部分難度較大的科學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并且以小組的完成結果作為評價個人綜合成績的重要標準,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和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各種情況科學的采取分層教學,及時的解決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對科學理論知識和實驗的學習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4.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當學生在掌握的各種各樣豐富的科學知識后,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大自然中的科學現象進行聯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其實踐運用思維。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還能夠拓展和延伸學生的科學知識,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拓寬和發展。
結束語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對科學知識有極大的興趣,因此,科學課程也受到了廣大小學生的喜愛。教師在開展科學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實驗過程中,需要基于該學科的核心素養,靈活的將德育內容滲透其中。因為將德育滲透在科學教學中能夠顯著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周忠文.讓德育之花在科學課堂中絢麗綻放[J].教師,2021(04):93-94.
[2]張婷.探討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融入德育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3):143-144.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學 ?福建福鼎 ?3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