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單元整理與復習是新教材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這類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新穎有趣,又不像練習課那樣訓練為主,復習課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重要作用,真正上好整理與復習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上好數學整理與復習呢?根據自己多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學習方法;課例分析
一、復習三步曲之“梳理”
整理復習課需要將已學的知識建構成網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是復習課一個重要的目標,所以,整理與復習課,首先要梳理知識點,讓散落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織成網。
如《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中,我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回顧一下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本單元學習了哪幾個圖形的面積公式?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知識歸納成體系,學生的整理結果,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形式:有的是用列表的方法呈現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有的是用文字呈現,完整敘述本單元的知識點;也有的小組用流程圖的形式平形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流程圖由長方形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我又進而啟發,這個流程圖中,缺少了正方形,你覺得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由哪個圖形推導出來的?把整個流程圖完善成了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基,就是長方形。這樣,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從而拓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整個過程以學生梳理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將所學知識與原有知識聯系,使一個個零散的知識串成線,形成更充實的知識網。
二、復習三步曲之“聯系”
所謂“基礎知識貴在求聯,基本技能貴在求通”,復習課在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滲透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注重方法的總結,注重思想的提升。
如設計《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時,我看到書上整理與復習中有這么一句話“當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相等時,它就變成了( ? ),當梯形的上底為0時,它就變成了( ? ? )”,受這句話的啟發,我想到了梯形與其他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所以,課上,我動態演示梯形的變化,使學生深刻感受到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都有梯形息息相關,進而引導學生大膽地用梯形的面積公式去推導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之后,又讓學生以梯形為根基重組知識樹,并給梯形的面積公式起了一個特殊的名字——萬能公式。一個梯形的面積公式,聯系了其他所有的平面圖形的面積,真是的無所不能,學生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知識,非常有成就感,而接下來,運用萬能公式比較平面的圖形的大小,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梯形面積公式的優越性,收獲滿滿,這一切,都是在“聯系”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
三、復習三步曲之“練習”
復習知識主要是通過練習和測試的方式去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以一定要在練習的設計上下功夫,要抓住核內容,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形式增加課堂容量,引領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如《長方形和正方形整理與復習》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剪拼對比,先讓學生在長方形中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求正方形周長和剩余部分周長,并把兩部分的周長和與原長方形的周長進行對比,使學生感知剪圖形周長增加,然后讓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圖形,計算拼成的圖形的周長,并把拼成的圖形周長與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比較,使學生感知拼圖形,周長減少。第二層次的練習是“小小設計師”,緊扣本單元內容,通過“拼一拼”“畫一畫”“圍一圍”三個練習題,都引導學生創造出了不同的方案,“拼一拼”使學生感知到長和寬越接近,周長越短,“畫一畫”使學生感知到畫成的圖形大小變了,但是周長不變,“圍一圍”使學生明白的,一面靠墻可以節省籬笆,但無論哪種方法,圖形的形狀不變??傊?,這些練習題,極大地開放了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復習課的關鍵:溫故知新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告訴我們,在溫習舊知識時,能得到新體會、新的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所以,復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重復,要放眼未來,上出新意,要尋找新的生長點,讓舊知識生根發芽,溫故知新,才是真正的復習。
縱觀我的兩節復習課,都上出了特色,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抖噙呅蔚拿娣e整理復習》以獨特的視角,重構多邊形面積的知識體系,構建出了萬能公式——梯形面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應用萬能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一節非比尋常的,與眾不同的復習課?!堕L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復習》,“變化中有不變”的主線貫穿始終,引導在周長的變化中感知“大小不變”,在“大小不變”中感知周長的變化,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千變萬化中的不變關系,并在課堂的最后點出,我們這節課中感知的大小就是今后將要學習的面積,在學生的思維深處朦朦朧朧地種下“面積”的種子,激起他們對未來知識的向往,真正達到了溫故知新的目的。
總之,整理與復習課為我們提供了重新組建知識結構的時機,我們要充分運用這個時機,對所學知識進行高層次的提煉,使新舊知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復習課煥發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自主復習教學課例分析[J]. 陳雪香.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14)
[2]小學數學“單元整理與復習”課教學研究[J]. 潘秋連. ?課程教育研究. 2018(08)
[3]基于學習者分析的復習,才是真復習[J]. 孫建.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18(03)
[4]關注習慣養成,提升學習能力——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談[J]. 陳生平. ?華夏教師. 2019(03)
作者簡介:李金榮,女,漢族,河南孟州人,??茖W歷,孟州市河陽辦事處河陽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