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榕
摘要:同樣的文本,以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得到的解讀效果也是不同的。對于文本而言,實現讀者和作者有效溝通的最直接途徑,就是解讀?;诖?,本篇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中的多視角文本解讀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端閱讀教學;多視角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的教學。在開展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將文本解讀工作做好,只有正確且到位的解讀,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單從一個視角,解讀閱讀文本,實際的局限性會非常大,所以,要想在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文本解讀的全面性,就要從多個視角進行解讀,才能根本性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1立足作者角度進行解讀,明確創作意圖
作品就是可以將作者寫作本意全面反映出來的最重要載體。從作者的角度,解讀文本,可以對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更深入地探究,進而對整片文章的立意進行精準的把握。從這一角度解讀,教師可以對情感基調進行非常準確地把握,進而明確具體的解讀重點和要點。舉例來講,教師在對《生命生命》這一文本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作者通過三個小故事的描述,進一步展示了生命的意義,歸結在一起,就是生命雖有限,但是卻可以讓生命的價值變為無限。從表面的角度來分析,整個文本知識就是對幾個小故事進行簡單的闡述,而進一步深入分析,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理解通篇文本,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自身就是作者,你作為作者,會如何想?又會怎樣做?通過此種解讀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具體含義。
2考慮編者視角進行解讀,揣摩編排目的
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若僅僅從作者的視角來解讀具體文本,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編者的意圖進行深入探究,從編者的角度出發,深刻解讀文本,尤其是在具體導讀和自學提示等方面,最能體現出編者的意圖。
首先第一點,就是依據具體導語,通篇解讀文本整體,在每一個單元之中,都有相應的導語,其主要就是概括整個單元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以單元導讀語為依據,引導學生整體解讀文本。舉例來講,在開展《挑山工》這一文本教學的過程中,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內容和句子,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先閱讀感受,然后對具體重要句子所蘊含的含義進行充分體驗,達到深刻了解文本編排的目的。
第二點,就是以課后習題為依據,對本文解讀的關鍵,牢牢抓住。編者意圖幾種體現的主要部分,就是課后習題,其全部體現出了教學的關鍵內容。所以,教師應以課后練習為依據,積極引導學生對編者的意圖進行揣摩。同樣,以《挑山工》這一文本為例,根據課后習題設計,可以明確感受到,習題主要提示的關鍵點,有兩方面,首先第一點,就是語文能力的訓練,必須要對具體的句子能讀會背,且實現積累,同時將自身的感受寫出來;第二點,就是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而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就是文本解讀的關鍵點。教師以此為依據,就可以在開展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圍繞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進行解讀和剖析。
3從學生視角進行解讀,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閱讀的主體,就是學生,在實際進行本文解讀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學生視角,進行深入思考和剖析。首先第一點,就是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充分的考慮,在具體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學生的知識現狀,對哪些已經掌握和哪些未被掌握的內容進行明確,教師應做到胸有成竹。舉例來講,在開展《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一文本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出現了多次“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前面文本,就能深知其意。對于此類文本內容,教師需要多多的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而并非是教師進行過多的解讀;第二點,就是教師需要對學生解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疑點和難點進行充分考慮。在具體文本之中,會有一些句子的含義過于深刻,導致中高端的小學生學習起來難度相對較大,所以,教師應對這一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舉例來講,教師在對《自然之道》這一文本進行教學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對“向導”心情變化的體會,是非常難的,所以,教師在開展文本解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聯系整篇文章,對一些重點的詞句和對比等方法,全面抓住,進而對文章的思想感情變化進行深刻體會。所以,教師在對具體文本解讀教學的過程中,需將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從學生的視角,解讀文本。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要開展文本解讀 ,而若只是從單一視角進行解讀,勢必會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實際開展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必須要從作者和編者以及學生等多個視角出發,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這樣才能根本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文杰.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J].才智,2020(18):20.
[2]何建佰.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策略的探討[J].科技資訊,2020,18(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