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考云
摘要:在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理念與其核心知識素養培育和實施的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們都應該深刻懂得如何轉換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嘗試從廣大學生的角度著手,根據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優化其教學結構,探究數學課程教育本質,盡可能地在其教學的過程中凸顯出對于數學核心知識素養培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引導廣大學生正視對于數學課堂的教思維和思路,以此來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思想。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引言
核心素養思想的出現,為小學時期數學授課的完善帶來了新的動力,引導教師在教學之中重視學生思維的培育,讓學生端正學習的心態,從而提升小學數學綜合素養。所以,在核心素養這個背景之下,數學老師在開展授課的過程中,應盡可能關注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含義,并以此為主,指引學生在授課活動中探索更多的知識,讓學生 能夠主動學習,進一步打下良好的學習水平,為實現學生思維以及素養的進步提供一定的支撐。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培養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為關鍵的知識、能力與思維素養,以此形成綜合性素養,為學生后期發展提供有力的思維與能力基礎,推動學生朝著聯系性與整合性方向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中,主要包含了三大要素:人文、思想與意識。
人文主要是在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與教學引導之下,小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數學人文素養,以此在學習相關數學知識時,能夠全面地了解到數學背后的內容,從而間接性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
思想主要是小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問題,提升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意識主要是小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之下,能夠在頭腦中形成系統性的數學認知,從而運用自身數學知識體系化解數學問題,增強解題思路的系統性與合理性。
二、在小學數學授課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2.1 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化,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在過去的授課環節中,老師的教學往往注重理論,講述的內容太過空洞,導致學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數學這個學科的重要,從而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因此,數學老師應注重授課手段的創新,提升課堂的效果,讓學生都能夠具備核心素養。小學的學生缺乏一定的想象能力,這就要求數學老師在進行授課的同時,把授課的內容與實際進行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此外,授課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生活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處理一些現實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好方式。例如,在圖形運動的授課環節中,數學老師可以將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融合。首先,數學老師應向學生講述所學的內容,如軸對稱、平移、旋轉等,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所了解,然后數學老師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這些知識點,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然后數學教師利用學生的聯想,向學生提出與生活有關的問題。
2.2 動手實踐, 品味探究學習成敗的過程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 盡可能地讓學生操作, 讓學生盡量參與到實踐中,讓學生在這過程中, 自行的學到一些知識, 并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具備探索的能力,培育核心素養。 如:在 “梯形面積的計算” 的學習中,就要讓學生進行思考, 逐步深化學習。 學生 1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 通過旋轉、 移動拼成一個其他圖形, 探索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 ×高÷2; 學生 二將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折好, 然后沿痕跡將其剪開,將一整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高度是整個梯形高的二分之一,上底、下底的和也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逐漸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第三個學生把一個梯形接起來做成一個上底與下底相交成一條線的三角形,探索得到的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此課內容的講授,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剪一刮、折一折、量一量方式,自己找到了規律,主動地去學習。
2.3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加入到課堂中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是學生思維的發展,還是核心素養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學生全身心投入的活動來實現。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到視圖”時,在臺上放置學生熟悉的各種東西,然后讓學生分散進行觀察(6人從多個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引發了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得到不同的結果"這一問題的探索和討論,進而提出"三視圖法",教師在實踐中結合了多媒體課件講解后,再有意識地讓全體學生通過圍繞幾種不同的事物和小組來進行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發展了學生學習觀念,讓學生具備積極主動的情緒、態度,提升學生的觀察、認知能力,從而培育自身的核心素養。
2.4 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敢于質疑的能力
在傳統的授課環節上,教師一直在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大量的數學知識會導致學生慢慢的厭煩學習,并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效果下降。因此,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教師在教授學生內容的同時,應注重學生的情況,充分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發現一些問題,不斷思考,通過見聞習染的影響,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講課的時候,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不應該馬上指出學生的問題,而應鼓勵學生主動觀察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真正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意義,準確把握問題的意義。同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自己的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地測試學生幾個同類型的問題,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或者,在學習推理和證明的過程中,同一個問題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所以教師不必逼迫學生用自己的想法處理問題,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想法,敢于猜想,敢于問答,借助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問題。
結語:
總之,在當前這個教育的背景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與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現教育不斷變革的必然走勢,所以,在數學的授課環節中,教師要跟進教育的發展腳步,從教學想法與授課手段上進行創新,提升自己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陶會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0(20):151-152.
[2]王瑛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0(52):87-88.
[3]郭建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小學生(下旬刊),20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