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張茜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涌現和廣泛應用,使人們的閱讀途徑逐漸多樣化,閱讀與學習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給傳統圖書出版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必須認清和順應新媒體發展形勢,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思路方法,加快建設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加速拓展用戶市場,努力提高編輯出版質量效益,才能推動圖書出版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闡述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的重要意義,分析當前圖書出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對如何創新圖書出版編輯工作提出對策與建議,供行業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3-0217-02
圖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獲取新知的重要資源。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社交網絡、數字雜志、觸屏媒體、移動電視和數字電視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不斷涌現,知識的分享、傳輸與交流途徑日益趨于信息化與現代化,這給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圖書出版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與挑戰。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必須認清和順應新媒體發展形勢,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思路方法,加快建設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加速拓展用戶市場,努力提高編輯出版質量效益,才能推動圖書出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的重要意義
托馬斯·彼得斯提出,“不創新,就死亡”。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新媒體時代的圖書出版事業。伴隨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人們的閱讀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圖書出版編輯工作一直引以為傲的許多思維理念、習慣做法,已遠遠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只有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行業轉型要求;只有結合工作實踐不斷優化編輯工作流程,才能不斷提高圖書出版質量效益;只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陳出新,策劃出版表達方式更加豐富多彩的圖書作品,才能不斷提升圖書出版的品牌號召力、市場競爭力;只有真正把創新放在編輯工作最核心的位置,全方位、深層次滿足新媒體時代讀者對知識的多元閱讀需求,才能煥發出圖書出版行業旺盛的生命力,不辜負其肩負的歷史使命職責。
二、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新時代背景下,技術變革給傳統的出版模式、工作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基于新媒體技術的資訊產品的生產、制作成本低,分享、傳播的速度快,交流、評論的渠道多,紙質圖書的市場競爭力日趨弱化,市場占有率也日漸下降,圖書出版面臨著很大的生存挑戰。
(一)出版模式的科學性、先進性有待提升
相較于新媒體信息發布平臺,圖書出版工作流程更加嚴謹,工序相對煩瑣,從而導致圖書的生產周期較長、交互方式較少、使用成本較高。新媒體時代,若固守傳統的出版模式、落后的管理方法和陳舊的商業渠道,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將難以快速、準確地掌握用戶的主流閱讀需求和市場動態變化,策劃制作出的圖書產品也很難產生效益,終將導致圖書出版行業被淘汰出局。出版單位只有結合自身實際,尋求新的發展模式,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益,才能推動出版社健康穩定地發展。盡管諸多出版社適宜地引入了數字化出版技術,但是在編輯出版工作上,卻延續著過往傳統的經營模式[1],對大數據調研、互聯網傳播、多媒體營銷等鮮有涉足,嚴重影響了出版社的持續發展。
(二)圖書作品的多樣性、時效性、獨特性有待增強
毋庸置疑,傳統圖書出版受限于紙質平臺,作品形式相對單一,只能以文字、插畫等元素展現作品內容,很難滿足受眾對聲音、視覺、觸覺等多維一體的綜合閱讀需要,難以提供更豐富、更舒適的閱讀體驗。同時,由于新媒體技術主要依托互聯網、衛星通信、手機移動網絡等無形傳輸渠道,傳播速度極快、傳播范圍極廣,新鮮資訊可以在一瞬間就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而傳統圖書與新媒體相比,銷售發行主要依托實體書店和物流快遞,宣傳和推廣的時效性明顯不足。此外,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快捷、低耗、強大的資訊復制能力,導致圖書出版完成策劃、編輯、印制、發行這一整套生產流程后,當圖書作品真正面市時,其內容很可能嚴重滯后于受眾的認知,從而導致無人問津。
(三)編輯人才的創新力、融合力有待提高
出版編輯工作者是圖書出版工作最為重要的人力支撐。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不能只滿足于傳統的“紙上作業”,而要努力增強在網絡上遨游的能力,將思想和意識真正融入新媒體時代,不斷拓展自身能力邊界,精準把握大眾閱讀心理,努力挖掘潛在的作者資源,積極融合傳統文案資源和互聯網資源,特別是要增強對新興信息技術的了解和運用,將大數據分析、工程管理、多媒體制作等新技術新手段,靈活運用到選題策劃、資源利用、流程管理、整體營銷、售后服務等環節,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更好地滿足圖書出版行業發展的需要。
三、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新媒體+”創新思維,更新圖書編輯工作理念
思維理念是工作實踐的重要指引。首先,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圖書編輯工作者,不能滿足于自己所熟悉、所習慣的傳統出版工作思維模式,而要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親身體驗新媒體技術給大眾生活特別是閱讀需求、閱讀方式帶來的巨大改變,牢固樹立“新媒體+”創新思維,為圖書出版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將自身傳統優勢與新媒體相融合,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其次,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可以巧借新媒體技術,優化工作步驟流程,大力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出版編輯工作者可以運用SWOT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對市場熱點、營銷規律、需求動向等進行分析、研判,有效提升選題策劃的開放性、多元性與先進性,有效增強圖書出版的核心競爭力;再者,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要堅決摒棄“紙張是圖書唯一載體”的陳舊思維,大膽嘗試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圖書內容的呈現方式,將圖書內容用于互聯網、手機APP、移動電視等多元化信息傳播載體。
(二)挖掘讀者閱讀需求動向,提高選題策劃的精準性、新穎性、前瞻性
選題策劃是圖書出版編輯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圖書出版質量和市場效益的重要保證。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堅持“內容為王”,不管傳播形式如何變化,讀者最終愿意買單的是優質內容[2]。如果選題策劃方向與受眾的閱讀需要或者市場需求不相契合,將會直接影響圖書的競爭力、吸引力。而策劃制作優質作品、暢銷產品的靈感,一定來源于對市場主流閱讀需求的敏銳洞察和精準把握。對此,圖書出版單位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后臺訪問記錄,從中精細統計和分析熱門作品類別、普遍閱讀時長、最受歡迎的文風等,把握普遍性、主流性的閱讀需求,提升選題策劃的精準性。同時,編輯工作者要加強與受眾的直接互動和在線交流,更深入、細致地了解廣大讀者的興趣或者閱讀習慣,敏銳發現市場現有圖書的空白點、薄弱帶,策劃更加新穎、獨特的作品。還可以基于數據挖掘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密切跟蹤網絡論壇、手機應用、數字電視等新媒體平臺的熱點話題和人氣資訊,從讀者當前的閱讀喜好、熱點題材中,分析預測圖書市場的潛在銷售增長點,有效提高選題策劃的前瞻性,搶占市場先機。
(三)加強復合型人才建設,全面提升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的綜合素養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出版編輯工作逐步趨向數字化、網絡化。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升工作技能,努力成長為新媒體時代的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首先,要熟悉掌握編輯出版業務相關的信息系統和辦公軟件,充分運用無紙化辦公系統,減少紙質工作流轉單的使用,提高內部日常工作效率;其次,要靈活運用新媒體社交平臺和手段,從傳統的“后臺服務”“一對多服務”轉變為“面對面服務”“一對一服務”,提升與讀者的交流頻度和深度,發掘潛在優秀作者資源,快速捕捉市場熱點、發現亮點;再次,要廣泛了解在線直播、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分享等多媒體宣傳推廣和音視頻制作轉化技術,不斷提高傳統圖書作品的傳播力和親和力;最后,要積極學習新媒體出版的相關法律規定,增強數字版權意識,增強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及時消除版權糾紛的苗頭或隱患。
(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大力拓展圖書營銷渠道
圖書出版能否真正獲得效益,圖書市場銷售額是一個重要的檢驗指標。傳統的圖書營銷方式主要局限于現場推介或者舉辦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等。此種傳統的圖書推介方式整體的營銷效率較低,且無法接觸到更多的潛在讀者群體。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傾向于直接在網上獲得書訊、購買圖書,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的銷售量大幅下降。因此,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將紙質圖書與線上產品相融合,綜合運用圖文或者視頻音像等表現形式,加大圖書宣傳與推廣力度,激發潛在讀者的閱讀興趣,并提升整體的營銷效率。出版單位還可以積極借助網紅、網絡“大V”的人脈和強大影響力,在營銷過程中激發讀者的購買欲望。
四、結語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相關資訊平臺的不斷涌現,豐富了讀者的閱讀方式,也滿足了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圖書出版單位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必須加快樹立“新媒體+”創新思維,更新圖書編輯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精準把握讀者需求,大力提升選題策劃的新穎性、前瞻性。只有將傳統營銷、編輯方式與新媒體傳播渠道積極融合,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鄒瀅.新媒體視域下圖書出版編輯工作的創新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2):191-192.
[2] 翟楠.新媒體背景下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分析[J].科技傳播,2020(2):154-155.
作者簡介:石晶(1976—),女,北京人,博士,編輯,研究方向:圖書出版編輯。
張茜(1990—),女,北京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出版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