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裕
摘? 要: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的當今社會,高校的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教育。隨著一些經(jīng)濟困難家庭也比以往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高校中困難學生的數(shù)量也有增加,因此,高校需建立完善的資助育人機制。為此,文章分析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資助育人的教學中的意義及其路徑,為高校資助育人教學建設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資助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1-0013-02
價值觀是一個人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其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做出貢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資助育人中,既要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如:青少年愛心活動基地、愛心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還要通過貧困生勤工儉學建設等讓學生明白資助的新含義,培養(yǎng)貧困學生的感恩之心與社會責任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資助育人的意義
高校解決好學生的資助問題是國家進行民生建設的重要方式,也是對民心進行引導的方式,這一問題涉及高校學生的基本利益 [1]。對高校學生進行資助,應發(fā)揮高校與社會的作用,建立助學獎學金、貧困補助,制定勤工儉學政策等,通過多種方式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解決貧困家庭的上學難問題,解決其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諸多難題。同時,還需要將育人工作滲透到對貧困生的資助中,以育人工作對資助工作進行引導,在使貧困學生能接受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培養(yǎng),這關系到貧困學生能否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是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的關鍵。
當前社會不斷發(fā)展,一些貧困資助教學方式可能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質疑,讓人們懷疑其中的真實性,當前的一些貧困資助過程,可能真的存在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象。例如,在進行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家庭為了獲取貧困補助而偽造民政部門的調查表,這會對貧困生的認定產(chǎn)生影響,不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高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資助育人活動之中,在為學生提供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行鍛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一旦形成固定的價值觀便會將其當成是行為準則以及處事的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根本,在一定角度上影響了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為有效地完成資助育人工作,高校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育人的全過程中,促使貧困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確保貧困生能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并通過這一價值理念指引學生行為,提升貧困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高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資助育人的路徑
(一)發(fā)揮文化的保障功能
資助育人并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經(jīng)濟資助,給予學生獎金,而是要發(fā)揮資助育人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yǎng) [2]。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資助之后,對學生進行文化培養(yǎng)是保證資助育人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其中,對受資助學生進行文化培養(yǎng)并不是單純地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提升,而是從感恩文化、誠信文化、責任文化以及勵志文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
第一,了解感恩文化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關鍵,感恩文化的培養(yǎng)就是培養(yǎng)學生回饋意識。學校對學生的資助不只是對學生進行經(jīng)濟的資助,還有可能是對學生進行物質、文化、學習方面的資助,受到學校資助的學生,應該懷有感恩意識,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感恩回饋互動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第二,教師還能通過責任文化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資助育人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促使學生順利接受教育,而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給予。在責任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勤工儉學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賺錢的艱辛。第三,誠信意識是開展資助育人的關鍵,關系到生源地貸款能否及時還款的問題。學校可以通過專家講座以及誠信征文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第四,貧困生在學校中可能會存在自卑的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疏導,讓學生認識到“人天生就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一說”,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幸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其了解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屬于自己的幸福。
(二)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效果
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的引導,促使學生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的重要方式。隨著社會對于高校學生的要求不斷增多,資助育人工作也從最初的單向教育轉化成如今的雙向教育,這就要求資助育人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育保障,更應該對學生的物質基礎、思想意識以及實踐能力進行鍛煉 [3]。但是,就現(xiàn)狀來看,資助育人過程中物質的提供與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之間沒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因此,高校需要在資助育人中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促使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踐行符合當前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主流價值觀。
(三)提高對于學生的能力建設
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揮學生特長,促使學生精神升華的重要方式。一些貧困學生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以及優(yōu)點,往往會產(chǎn)生自卑以及焦慮的心理,嚴重的還會對自身身心健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這在對學生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的同時還會對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造成危害。為此,高校應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等方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使其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缺點,讓學生在健康的心理引導之下形成更高的自我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改正自己的缺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促進學生整體認知水平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對貧困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比普通學生更難,貧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與努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高校的作用就是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激勵,促使學生能更加奮發(fā)圖強。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學習與工作的基礎,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既能轉變學生當前的經(jīng)濟情況,又能提升學生的信心。但是,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從多個層面展開教學。為此,學校可以通過為學生搭建綜合發(fā)展的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以資助為基礎
資助育人的根本是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促使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 [4]。貧困生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的經(jīng)濟壓力較大,貧困生身上的經(jīng)濟壓力可能會阻礙高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削弱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力。當前,我國資助育人工作已經(jīng)相對較為完善,但是仍然沒有實現(xiàn)應助盡助。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貧困學生的自尊心普遍較強,他們不愿意在同學甚至是教師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以及困難,這就導致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能完全釋放自己,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其學習、活動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些學生的經(jīng)濟壓力減小,可能發(fā)揮其更大的潛力,為其獲取到更多的成就奠定基礎。基于此,資助育人工作應該以幫助貧困學生減輕經(jīng)濟壓力為目標,增強貧困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之中。
(五)以制度為支持
完善的制度是任何工作開展的基礎性保障,對于資助育人活動來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使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支持之下,才能使資助的過程更加規(guī)范。學校在建立資助育人制度的時候,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經(jīng)濟資助體系,根據(jù)貧困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如:助學金、獎學金、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到相關資助。高校應以勤工助學、國家助學貸款、各級獎學金等多種途徑向貧困學生提供資助。同時,還需要根據(jù)資助的實際情況完善資助育人的體系,發(fā)揮資助育人的各項職能作用,促使學生進步 [5]。
三、結論
高校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的培養(yǎng)、經(jīng)濟的資助、制度的支持、能力的培養(yǎng)、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等方式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助育人的融合,是開展資助育人的實踐需求。事實證明,對學生進行多種模式的資助教育是順應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這種方式有利于提升資助的公正性,符合當前的資助育人政策,還能提高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促使資源合理配置。同時,還能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左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困境與對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9,32(14):72-73.
[2] 沈曉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實施載體研究——以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河北農(nóng)機,2020(08):97-98.
[3] 許存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班級建設的路徑探索[J]. 甘肅教育,2020(05):36.
[4] 廖文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11):47.
[5]盧文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路徑探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6(01):84-85.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