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遠 李錦宏 董銀麗



摘? 要:“全美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完善了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基于知證實踐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該調查通過參與度指標、高影響力實踐和專題調查問題,評估一個大學生如何花費時間和他們從大學獲得了什么?學校利用調查數據來確定課堂內外本科生的學習經驗、促進改變與本科教育良好實踐,為學校提供診斷性建議、改進教學工作。本文認為,在借鑒NSSE項目基礎上,高校應建立不同層級的本土化數據發布與使用機制。
關鍵詞:NSSE;高等教育質量;學習性投入;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1-0158-03
一、背景介紹
出于對美國本科教育質量的擔憂,1998年,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和全美高等教育管理系統中心提出,美國高等教育投入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教育經驗和活動并因此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提升 [1]。同年,美國全國高等教育管理中心籌備“美國國家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項目(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簡稱NSSE)并于2000年實施,參與NSSE項目的院校類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國的學士學位院校。迄今為止,美國和加拿大共有1600多所學院參與這項活動。大學生學習性投入包括學校和學生兩個維度,對學生來說是指學生投入到學習和其他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中的時間和精力,對學校來說是指利用資源和有效教育實踐來引導學生做正確的事情,將學生的精力引導到正確的活動上。“美國國家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項目旨在評估一個大學生如何花費時間以及從大學中獲得了什么。評估本科教育質量,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診斷性、可操作的信息,促進改進工作。
二、NSSE項目介紹
(一)NSSE項目概況
NSSE項目目標包括以下方面,關注本科生質量、加強高校實踐和改進舉措、促進比較和聯合行動、提供關于“有效教育實踐”的系統數據。NSSE項目于每年6月至10月注冊,次年春季進行,NSSE項目調查內容圍繞“學生學習與發展”展開,包括4個參與度主題與10個投入度指標、6個高影響力實踐和所有專題調查問題。項目通過調查數百所四年制學院和大學收集一年級和高年級學生關于其學習和個人發展的計劃和學習活動信息,評估一個大學生如何花費時間和他們從大學獲得了什么?11月,NSSE項目向參與機構提供了多種報告,包括項目年度報告、專題研究報告和學生參與結果趨勢等。該項目對參與度指標、高影響力實踐指標、與同級組相比表現最高和最低的項目和所有專題調查進行發布。報告中的調查項目代表了經過實證研究的本科教育“良好實踐”,學校利用調查數據來確定課堂內外的本科生經驗,評估學校本科教育的質量,促進基于證據的改進工作。社會各方面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是如何度過大學時光的,以及他們從經歷中獲得了什么,了解不同高校的本科教育質量 [2],指出不同高校表現良好的領域以及可以改進的方面。
(二)NSSE項目指標體系演變
NSSE項目指標包括學習性投入和高影響實踐兩部分。學習性投入包含以下部分:1. 學業挑戰水平(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2. 主動合作學習(Active and Collaorative Learning);3. 生師互動(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4. 豐富的教育經歷(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5. 校園環境的支持(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基于多年的調查、機構反饋以及教育和調查研究的最新進展。在保持NSSE基本特征的基礎上,2013年,NSSE有較大幅度更新,重點放在與有效教育實踐相關的診斷和可操作的改進建議信息上。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制定與有效教學相關的新措施;完善現有措施和規模;提高調查語言的清晰度和適用性;以及更新術語以反映當前的教育背景。同時對機構報告進行了徹底的重新設計,以配合更新后的調查表 [3]。
NSSE項目在核心調查指標基礎上為各高校提供了個性化附加主題模塊,如學術咨詢專題模塊、職業和勞動力準備專題模塊、在線學習經驗專題模塊、寫作經驗專題模塊、全球化學習專題模塊等,參與高校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選擇相應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三)NSSE項目補充項目
1. FSSE項目:
“教工視角下的學生投入度調查”(Faculty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簡稱:FSSE),FSSE項目通過記錄教學人員對學生參與度的看法和有效教育實踐來補充NSSE。主要包括主要調查(Main Survey)、專題模塊(Topical Modules)、聯合體問題(Consortium Questions)。FSSE側重于教師對學生參與不同活動頻率的看法;教學人員重視學習和發展的各個領域;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性質和頻率;教學人員如何組織他們的時間,包括課堂內外,旨在衡量教學人員對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期望,這些實踐經驗與高水平的學習和發展相聯系。FSSE和NSSE的結果共同促進了教學、學習和本科教育質量富有成效的校園討論。
2. BCSSE項目
“大學新生參與度調查”(Beginning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簡稱:BCSSE)。BCSSE調查內容為三個部分,以前的教育經驗、對即將到來的大學一年的期望、學生背景特征。許多問題都是與NSSE配對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大學一年級學生的了解。通過收集學生有關進入大學之前的學術和課外經歷的數據,以及他們在下一學年參與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期望,為一年級學生學習管理提供依據。
NSSE項目、FSSE項目、BCSSE項目這些組合產品,從不同視角構成了一個系統的評估體系,當然這些項目的最終目標不是收集和報告數據,而是將大學的數據用于改進本科教育。
(四)NSSE項目數據使用
自NSSE項目成立以來,利用數據改進教學、完善課程一直是其目標。數據使用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利用NSSE評估改進本科教育、從數據到行動的轉變、利用數據促進校園變革、深入挖掘以集中和擴展數據使用。促進問責和數據透明度、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教職工發展等 [4]。
2020年,NSSE項目發現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存在“一年級學生認為在寫作和思想整合方面的貢獻較小”問題。針對NSSE項目發現的問題,編寫了SACS質量提升計劃(QEP),為所有一年級的研討會制定了“統一和可衡量的學習”成果。學術學習中心為學生開發了信息素養、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方面的在線學習模塊。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發現“學生在時間管理和與大學職員談論職業規劃方面存在問題”的問題。因此創建學術成功中心,修改學術計劃、政策和教學,促進以學生為中心。以NSS Eville State University部分數據為例,見圖1、圖2、圖3(數據來源: https://nsse.indiana.edu. 數據反映了學生學習投入度相關指標的變化趨勢)。
三、NSSE項目帶來的啟示
(一)建立不同層次院校的大學生學情調查體系
2006年,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負責開展“首都高等教育質量與學生發展監測”項目。2007年,北京師范大學引入了美國的大學生就讀經驗調查(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簡稱CSEQ)。2007年,清華大學引進美國NSSE項目,2009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發起了全國性大學生學情調查“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簡稱CCSS)項目。2011年,廈門大學開展了“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這些調查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和成果,積累了高等教育質量與學生發展狀況的數據,為高校學生工作的管理和改進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庫平臺,提升了我國高校學生發展課題的學術研究水平,為學校改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5]。中國高等院校的辦學目標、辦學定位、辦學經費、生源基礎差異巨大,我國在借鑒NSSE項目經驗的基礎上,應建設本土化的測量工具,評估大學生的學情與教學質量,建立高等教育質量監測體系,逐步形成不同層次院校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大學生學情監測標準,完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幫助各層次高校學生獲得高質量的學習體驗、發掘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教育實踐和高影響力教育活動、協助高校改進學校教育教學 [6]。
(二)探索建立大學生學情調查相關標準與數據庫
NSSE項目對于數據使用已經擁有一套成熟的機制。NSSE項目官網每年發布學情調查報告,報告包括相關指標具體數據以及變化趨勢。我國應在借鑒NSSE項目對于數據的使用基礎上,結合不同層次不同定位學校的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學情數據庫;探索學生學習投入度相關標準的建立;探索建立學生學習投入度數據發布平臺,探索學生學習投入度數據反饋機制;探索學習投入在不同院校、年級、專業、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內在規律。學情調查的數據為學校的管理與教學、政府監督和評估、公眾知情提供支撐,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深層學習方式、深化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探索基于學情調查數據的教學質量改進機制
基于學情調查數據的教學質量改進研究包括學情數據的使用透明度,學情數據對促進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與流程。學情調查報告里須寫明本次改進計劃所取得的成果、發現的問題以及建議,并發放給各利益相關方共享,以期促進教育質量的切實提高;探索建立收集學情數據證據、制定針對學情數據改進計劃、實施計劃、反饋實施結果的流程。
四、結語
2020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改進評估工作,發揮評估診斷作用,切實推動高校做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作。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圍繞“學生學習和學生發展”,貫徹“持續改進”理念,探索學情調查數據使用機制,提高動態監測功能,挖掘分析學習者行為特征和規律。學校利用調查數據來確定課堂內外的本科生學習經驗,促進改變與本科教育良好實踐,為學校提供診斷性建議、改進教學工作。探索調查數據的發布與分享機制,可以推動學情調查數據為學校的管理與教學、政府監督和評估、公眾知情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海迪·羅斯,羅燕,等. 清華大學和美國大學在學習過程指標上的比較:一種高等教育質量觀[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29(03):45-46.
[2] 蔣華林,李華,吳芳. 學習性投入調查:本科教育質量保障的新視角[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26(04):45-53.
[3] 宋秋前. 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 教育發展研究,2007(01A):39-42.
[4] 龍琪. 剖析美國《全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及其變化[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6,32(01):60-71+126.
[5] 常桐善. 中美本科課程學習期望與學生學習投入度比較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9(04):10-19.
[6] 郭棟. 美國NSSE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啟示[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3):37.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