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福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其要求的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能陶冶人們的情操,對學生進行音樂的教學,也能大大地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和焦慮。但是,為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在多方面進行提升,初中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思考如何將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提升音樂鑒賞能力的同時,提升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創新能力;培養
前言: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趨于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幫助學生能夠培養一定的藝術品鑒能力極為重要。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學生進行藝術鑒賞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初中學生在面對以往傳統的藝術教育時,由于教師不能把握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音樂課程比較枯燥,因此部分初中學生將音樂課的課堂時間,轉化為寫其他科目課后作業的自習時間,這樣的課堂環境顯然不能滿足音樂在初中課程體系中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更談不上對初中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就將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通過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大膽嘗試,探討如何將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音樂課堂的教學中。
一、活躍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隨著新課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方式的提出,教師不能與學生分離,教師必須與學生聯合,以學生作為主體,因此,這就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師一個人講授、不顧學生的接受情況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作為初中學生的活躍的特征,讓課堂氣氛由一潭死水轉變為奔流的溪河?;钴S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更加理解課堂里教師講授的內容,并且在學生們積極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加強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掌握。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這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被充分地釋放出來,才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前提。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級音樂的“青春舞曲”這一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能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對這首歌進行見簡單枯燥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僅僅只能做到學會這首歌,但是在學生的其他方面毫無裨益。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節的教學時,可以合理的將歌曲進行修改,將歌曲的歌唱形式由單聲部轉變為二聲部或多聲部,要求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對不同的聲部進行演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下課堂表現活躍的同學進行領唱。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課堂的氣氛變得十分地活躍,在這樣的氣氛之下,在引導學生對剛剛教師的操作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的再創作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充分地投入到音樂的課堂當中,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問題激發,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對于正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數之不盡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大人眼里看來可能是十分幼稚甚至離奇的。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充分的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些問題進行引導,將能大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如果不加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將會大打折扣。而在傳統的教學時,課堂往往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這一天性被大大的遏制,學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學生的想象力得不到激發,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甚至會導致學生喪失創新能力。因此,在對初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不斷激發,讓學生能夠大膽的進行想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級音樂的“十面埋伏”這一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可以為學生介紹,這個曲子是以楚漢相爭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在曲子中,主要講的就是劉邦和項羽進行排兵布陣,再進行交鋒,項羽烏江自刎,最后劉邦軍隊勝利回營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曲子,學生肯定會一頭霧水,不理解曲子的涵義。因此在介紹完背景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怎么用音樂來表現戰爭的激烈呢?”,“在勝利之后,樂曲的節奏會是怎么樣的呢?”,“在你心情愉悅的時候,喜歡聽什么樣的曲子呢?”。在提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回答說,用急促的拍子可以表現出激烈的對戰,用歡快的拍子可以表現出勝利的喜悅。這時候,在讓學生聽這首曲子,學生就能聽懂曲子的每一部分體現的涵義。通過這樣的模式,提高了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能夠進行創新做好基礎。
三、情境化教學,激勵學生創新
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合理定位自身在教學環節中起到的作用,將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到學生,不能只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講述,還要引導性學生能夠融入到實踐性教學實踐當中。想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能夠進行實踐。在初中音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的將實踐性教學情景融入到教學環節當中,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情景中,進行音樂創新實踐。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級音樂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讓學生欣賞完這個曲劇之后,組織學生對這一劇本進行改變,將其改變成為舞臺劇,在讓學生按著自己改編的劇本表演,讓學生能夠有這么一個創新和實踐的機會,學生在這樣的實踐環節中,能夠大大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教師還可以對改編的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能夠不斷地進行創新并獲得創新激勵,這樣就將創新與音樂教學有機地進行融合。
總結:
總而言之,創新是當代學生的一項必備的優秀品格,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必須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初中音樂,作為初中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項目,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引導和培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如何正確的對思維活躍,具有大膽想象力的初中學生在初中音樂的課堂上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廣大音樂教師的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薛浪.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與寫,2021,18(3):240.
[2]陳子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文淵(高中版),2020,(7):919-920.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馬步初中 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