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基礎知識的不斷更新,教育也從過去機械式的教育,逐漸轉向于培養人們各方面素質全面均衡發展。而讓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便是,他是否能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無論任何人,在他的幼兒時期都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代。在早期,如果將一些不良習慣改掉,對他們在以后的人生包括生活學習上都有巨大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前教育;良好行為習慣
引言
幼兒處于一個人成長的初始階段,是其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育者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過程里,一定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規律來科學有效的進行。本篇文章,便針對如何在幼兒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進行簡要說明。
一、幼兒在行為習慣上存在的問題
幼兒由于其年齡比較小,他們自己沒有辦法詳細地對自己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管理。例如,有的幼兒在吃飯的時候習慣于挑食,他們只吃他們喜歡的蔬菜,而不去吃一些其他的蔬菜。這樣會造成營養攝入量不均衡,對他們的生長發育有負面的影響。再比如有些幼兒,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玩耍的時候,把身上弄得很臟,然后在吃飯前沒有認真的洗手,這樣就會造成細菌侵入,身體出現疾病等等問題。
還有一些在幼兒,在課堂上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說,在分發玩具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就比較偏愛一種玩具,而這種玩具的數目非常有限,由于幼兒的本質都是相對自私的,他們會想要自己能夠擁有它們,這個時候教育者就應該引導他們學會分享,教育者在教導幼兒的過程中可以列舉孔融讓梨的事例,通過講故事—分享案例的形式來,讓幼兒明白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在他們心中播種下善良的種子。
二、如何針對幼兒行為問題進行教育
(一)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
教師要教育幼兒的行為習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要做的,首先是自己先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幼兒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習慣于模仿。當他們在同一班級體時,教師便是他們的大家長,他們會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如果說,一個教師做什么都很有耐心,那么幼兒,也會模仿教師的耐心。如果這個教師總是善于分享,那么幼兒,就會認為分享是一件好的事,從而學習他進行分享。
在幼兒時期遇到一個好的榜樣,是一件非常幸運的是教師應該努力的作用,而在這一個時期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從而影響到幼兒的行為習慣。
(二)創設舒適的心里環境
幼兒由于他們的年齡尚小,他們在心理層面上,往往更容易親近與自己相對熟悉的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人,往往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這個時候,教育者在教育幼兒行為習慣的時候,首先要與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聯結,為他們創設一個舒服的心理環境,這樣才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教師可以利用每天上學和放學的過程中,比如說,在上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在班級門口接待對進入班級的幼兒問聲“早上好”,在幼兒離開班級的時候,目送他們對他們說一聲“明天見”,如此簡單的問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創設心理環境的一部分,教師的微笑以及溫柔,會潛移默化地在幼兒心中埋下一顆親近的種子。
不僅如此,教師的溫柔細語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幼兒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在對待別人的時候,要溫柔與和善。
(三)結合古詩詞進行教育
當幼兒在吃東西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浪費糧食。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叫他們節約,就是可以準備一下案例,讓他們感受一顆糧食成長的過程,要經歷春夏秋冬四季,而且農民伯伯是非常辛苦的,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網上的課件和資源,引導幼兒去從一些簡單的層面了解,如果每一個孩子都如此浪費糧食的話,那么對我們的地球是多么大的浪費。那樣的話農民伯伯的辛苦勞作全都沒有了意義。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比如,可以讓幼兒進行誦讀《憫農》,在吃飯前進行誦讀。久而久之。當他們真正能夠背誦的時候,能夠試圖理解這首詩中的含義的時候,他們也會從行為習慣上分辨出什么才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從而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四)教育時應寓教于樂
在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當中,教師應該時刻秉持著寓教于樂的心態,無論是在教育中,還是在玩耍中,要善于觀察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通過持之以恒的方式在日復一日的不斷糾正當中,讓幼兒能明白正確的做法。
教師也要在對幼兒的觀察當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經驗,教師與教師之間也可以嘗嘗進行交流,通過集思廣益,來制定出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最好的方式,通過不斷地創新教育模式,來使幼兒的行為習慣更加良好,從某種程度上促進教育的更加成功。
三、結束語
教師應該定期的和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應該通過一些培訓講座,邀請家長來參加,然后向家長傳授一些正確與幼兒相處的知識,以此與家長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正確行為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古麗孜然·巴拉提. 在學前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C]// 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 2020.
[2]崔素琴. 學前教育應當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 新課程(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