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
摘要: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深化和推進,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目標要求越來越嚴格。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小學生為本,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利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有效途徑。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實踐研究進行探討和分析,以為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提共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學習動力;激發
前言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考察學生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要審視和改進小學語文學習和教師語文教學,優化小學語文課程。課堂教學設計和目標有效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在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應以小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素質和發展為根本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評價來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潛力。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關注學生在語言文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發揮創造性。
一、課堂教學評價向多元轉變,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動力是基本目標,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實施課堂教學評價”,將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是單一的主體,師生關系是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評價中“找問題”,教師是至高無上的主人,學生是接受的評判者。單一主體的課堂教學評價結果很可能是片面的和主觀的,這導致了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喪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學生害怕語文學習,害怕上課,害怕遇到教師,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慢慢惡化。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自尊和自信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學生這種課堂教學評價往往表現出應付、對抗、恐懼和逃避的態度。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主體上從教師的統一走向多元化,既包括教師的評價,也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多元化課堂教學評價不僅可以保證語文課程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的“落花生”,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在課堂教學評價從單一主體走向多元主體,保證課程上的評價的客觀性與公平性,避免出現學生害怕語文學習,害怕上課,害怕遇到教師的情況。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思想已經往成熟發展,小教師能正確地指導明事理了,教師正確地表達文章,并將物質隱喻的寫作方法作為本課的難點,同時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由于對語文學習能力水平的差異性,確保它們能促進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來激發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
二、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評價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評價權,學生不僅可以評價自己和同學的學習,而且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評價教科書。在教材中表達不同的觀點,打破評價環節,塑造創造性人格,強化創造性學習意識,學習同一內容,不僅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進行評價,而且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但也要讓一個學生做多個評價,雖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思維不夠好,但他們的評價往往是最直接、最真實的,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自覺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各種師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活動。促進師生課堂和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的“桂花雨”,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表現出作者對桂花的熱愛,對桂花的搖曳的愉悅,對家鄉思想感情的熱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小學語文教師應先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自我評價、師生互評活動,得到小學生最直接、最真實的課堂教學評價反饋,促進師生在課堂和諧共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內驅力。
三、利用顯性體現課堂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俗話說:“觸動人心,莫先乎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回答問題后給學生一個“很好”的詞。有的教師說話像水,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有的教師熱情地說“好”字,讓學生感到被老師發自內心的欣賞,這種評價會給被評價的學生一種激勵。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有著很大的影響,欣賞是一種真誠的贊美。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都會因面部表情而尷尬,省去贊美的話語,即使學生回答正確,他們也只是用“說得好”和“對”來做一個小小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和教師的初始知識基礎非常不同,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給學生適當的答案,精彩的閱讀和獨創的想法,這是一種讓學生終生難忘的鼓勵,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動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的“珍珠鳥”,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探索學習方法方面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了解人與鳥之間的信賴,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的精神和情感,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評價對學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影響,是一種真誠的贊美。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真誠的贊揚和鼓勵,使學生終生難忘,促進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發展語文素養。
結論
綜合上述,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它不僅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標準,而且是考核教師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的基本標準。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確立學生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使用多元化為主體、調整和諧的課堂氣氛、利用顯性課堂教學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彭恬靜.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有效性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04):99-102.
[2]全慧芳.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有效運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