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璽
【摘要】會計學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元素交互融合的需求帶動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課程思政化改革。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教學當中,除了專業知識的教授以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變得越發重要。本文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改革大背景下,對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探究,而后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如何促進課程改革和課程思政化程度進行了描述,描述、分析和探討了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
引言:
時代不停,社會發展不止,社會是向前走的,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的人才而言,社會對其的綜合素養要求也是不斷提高的。因此,教育行業也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地進行革新,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而廣泛開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擔當起了一定的時代和社會責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為了培養技能合格,思想品德合格的綜合性人才,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的核心素養做出了多種嘗試,課程思政就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做出的重要嘗試。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主要教學任務和根本教學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簡單的從字面含義上來理解,其實是能夠和普通的高等本科院校對應起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以培養社會需求量更大的應用型、技能型會計從業人員為主要的教學任務[1]。當然,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院校和專業,最主要的教學任務當然都是傳授相關的知識,培養相應領域的不同類型的人才。但是剝離開教學任務中停留在其表面的事物,最后剩下的真正純粹、核心的教學目的,仍然是“立德樹人”。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推動課程思政對實現教育總目標的積極作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初心和終點其實都是“立德樹人”,這小小的四個字,其實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和底蘊,也需要教育行業傾注巨大的心血才能夠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行業也曾因為過度追求應用人才的培養而忽略了對人才素質的打造,因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說德不配位的問題等等。而在類似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將課程思政元素作為一種抽象但是又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會計學專業課程的基礎內容中,能夠極大程度上保障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在保障會計學專業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的同時,保證學生的核心的道德素養得到升華。
三、提高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和效用的措施
(一)強化協同育人理念,將思政教學融入會計專業課程
傳統意義上來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完全不同的課程,不管是涉及的只是只是內容和教學任務、教學方式等等都不太一樣。但是,在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的課程已經不只只是單一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知識傳授,而應該真實地、深度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實現課程思政。而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離不開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
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要求會計學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聯動起來,成為聯動聯合的教學機制,使兩類課程進行深度的交流,共同交流教學經驗和教學內容,實現共同立德樹人的教學總目標[2]。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在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協同育人的前提,是會計學專業的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兩類課程都充分發揮了其價值,實現了育人的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實現有機的聯動。只有這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其教學價值,學生才能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雙提高。
(二)充分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增強專業課堂的思政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從專業知識還是從思想道德修養方面來看,教師都應該起到一個積極地引導作用。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當中,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內涵,轉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思想觀念,在專業課堂中強化思政氛圍。
學校要增強課程思政的建設,定期開展思政類的課程評比,積極鼓勵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前去聽課,讓會計學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教師深入實踐課程,去學習在課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當然了,為人師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教師還應該擁有相對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學校要定期開展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活動,讓專業教師清楚地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專業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以便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比如說,在學習會計學課程時,對于相關的會計準則的學習,教師要強調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思想道德含義,從根本上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何為愛崗敬業,何為盡職盡責,何為為社會創造價值,何為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三)加快推進課程內容改革,在會計專業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化改革中,最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是對會計專業課程教材內容的改革。除了要按照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辦法,落實新會計準則等等,還需要在會計學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3]。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細化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設置,將思政元素作為一種會計課程教學的源動力和目標。
比如說,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材,可以立足于當前會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會計專業知識的內容,向學生講述一個合格的會計行業從事者是如何展開會計工作,如何擔當自己的責任,成為維護企業、維護市場經濟穩定的重要力量的故事,讓學生在會計工作知識的傳授中感受一個合格的會計行業從事者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此外,還可以增加關于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的簡單歷程講述,讓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會計行業為經濟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并且列舉相關的人物來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并且以此來激勵學生,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加強實踐教學,以具體的實踐活動來提現思政元素
應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是為了培養區別于普通高等院校培養的理論研究型人才而設立的以培養能夠直接為社會所用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會計學專業教學過程中,也比較偏向于應用技能的傳授。在課程思政化的背景下,會計學專業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并且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作為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指標和任務。
學校可以通過提供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講座,來讓學生直接地感受到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經歷,以此來起到熏陶感染學生的作用。此外,會計學專業更加普遍和專業的實踐活動應該是模擬工作,進行案例分析,對相關案例中的會計信息進行核算、分析和管理[4]。比如說,在新冠疫情中為了防控而增加生產線,生產口罩的企業在相應會計周期內的財務信息核算。通過這樣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實現專業技能和思想品德素質的雙提高,同時實現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的課程改革目標。
四、結束語
在這個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社會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之所以要加強課程思政化建設,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為培養更加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隊伍。課程思政是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的教育改革措施,是幫助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立德樹人的總得教育任務和目標的方式。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用型本科院校仍然要保持較高的課程思政意識,營造全面的課程思政氛圍,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麗紅,牛燕芬,王定康.應用型本科院校推進園藝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0(33):26-29.
[2]李文英.“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20(18):92-95.
[3]韓雪.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0(09):61-62.
[4]肖攀,蘇靜,李文麗.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33-34.
(云南工商學院 云南昆明 6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