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群英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目前,許多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停留在只會做題目、只會考試,缺乏數學創新思維,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設計的重要性,并結合實踐對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在社會生產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而學科的應用價值也在不斷凸顯。在這一前提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數學教學實踐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有限,對于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有著直觀的感知,教師則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在生活化教學指導中,學生能夠調動參與生活情境的主動性,能夠通過遷移生活經驗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提升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一、營造數學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氣氛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模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一些抽象的事物往往難以真正地認識和理解,同時對于直觀形象的事物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用生活情境進行數學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種生活情境中產生不一樣的認識,活躍教學的氣氛[4]。教師在教學中要支持并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數學學習相結合,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生活思維,同時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提高學習效率,鞏固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和角度的相關知識,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將此知識和生活相聯系,比如讓學生回答生活中有直角的物體都有哪些。學生可能回答“門、窗、桌子、房屋”等,然后教師還可以問學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逐漸引導學生了解與角相關的知識,從而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角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問學生“一個三角形中有幾個角,一個五邊形中有幾個角”等問題,逐步加深學生的認識。這些問題需要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也可以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5]。
二、在教學中探究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教師對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能淺嘗輒止,應該深入挖掘生活化教學的價值。除了運用生活素材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探究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數學本質的思考,實現深度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課堂上實現自身數學思維能力的鍛煉,同時也能夠更加明白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價值,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個更加清晰且長遠的目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做題和考試層面,也不是僅僅停留在一個知識點的運用,可以更加靈活多變,可以用聯系的思維、創造性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乘與除》一課時,教師可以提一個烙餅的問題,現在需要烙3張餅,然而家里的鍋比較小,一次只能烙2張餅,想要烙熟1張餅,需要正面烙1分鐘,反面烙1分鐘。有幾種方法,哪種方法最快?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先烙2張餅,烙好以后再烙最后1張餅,那么就需要4分鐘。而如果采取另一種方法,先將A、B兩張餅烙1分鐘,然后將A翻面再拿出B,放第3張餅C在鍋里,烙一分鐘以后,A烙好了,取出A,再烙B、C的另外一面,這樣總共只需要花費3分鐘,就能夠烙完3張餅。這個問題體現了乘法的原理,但是不是直接用乘法運算公式來解決問題,而是需要結合實踐去思考和嘗試,去探究規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意識到,需要基于更加靈活的視角去思考和應用數學知識。
三、引導實踐應用,促使學生感悟數學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應用的過程中存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發現一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過于機械,只會用數學知識回答試卷上的問題,而不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無法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主動思考。針對此,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打破數學課內知識學習的框架,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指導學生研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從而在拓展應用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在講解了“圓”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仔細觀察運動場中跑道的彎道部分,你會發現外圈比內圈要長,這是為什么呢?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課外互動,探究跑道中包含的數學現象,并探究起跑線的設計方法。
在實踐中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分組合作親自測量,記錄跑道各個部分的數據,重點測量彎道部分的長度,然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給出答案:因為環形跑道中,彎道的外圈的半徑大于內圈的半徑,圓的周長與半徑成正比,所以彎道的外圈比內圈長一些。在這一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綜合的鍛煉和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落實核心素養要求,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基于此,教師要在題目設計中融入更加豐富有趣的生活畫面,并讓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問題,實現深度教學。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后發展,實現課上課下聯動性的生活化教學。
參考文獻:
[1]蔣仕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才智,2020(18):104.
[2]張建剛.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研究[J].才智,2019(26):107.
[3]趙燕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兼論小學數學課堂深度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9,6(3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