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沖擊了傳統廣播電臺的發展,廣播電臺節目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為強化農業節目播出效果,廣播電臺樹立新媒體理念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探究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農業節目創新發展的路徑,確保突破傳統節目播出形式,與時俱進,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以更加新穎的節目形式增強大眾的視聽感受。
關鍵詞:新媒體;農業節目;創新理念;廣播電臺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2-0152-02
一、引言
廣播電臺要積極抓住新媒體發展契機,掌握主導權,創新農業節目,加強對新媒體發展趨勢和優勢的分析,轉變農業節目制作理念,基于傳播內容、傳播平臺進行創新改進。因此,相關廣播電臺要創新農業節目傳播方式,借助新媒體渠道拓寬農業節目的傳播范圍和領域,推動廣播電臺長遠發展。
二、新媒體環境下農業節目發生的變化
(一)傳播平臺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節目傳播形式難以滿足社會大眾的個性化需求,加強與新媒體技術融合,轉變節目播出形式迫在眉睫。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拓寬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公眾借助手機等移動APP終端,可實時獲取信息,保證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增強了廣播電臺節目的傳播效果。借助互聯網渠道,將農業節目上傳到微博、抖音等流量平臺,保證了農業節目的全覆蓋,拓寬了農業節目的傳播范圍。通過多元化的節目傳播方式,能夠大大提高農業節目的播出質量,創新信息傳播方式;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保證農業節目信息傳播的有效性。
(二)制作方式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公眾接收信息的媒介更加多元化,廣播電臺加強與互聯網的結合,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作用,優化了節目播出內容,提高了農業節目播出質量,增強了農業節目制作效果,如講解農村故事、探究農村問題等。同時,在農業節目信息傳播中,融合了農業新技術理念、農副產品銷售內容,更加強調打造農產品品牌,保證了農業節目的個性化發展,切實滿足了廣大農民朋友的需求,并在農業節目中以農村特色文化為基礎,開展農村旅游建設,增強了農業節目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保證了節目傳播效果。
(三)傳播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農業節目傳播內容更加多元化,推動了農業節目創新發展進程。在內容制作上,農業節目借助新媒體渠道加強對農業資源的整合,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農業資源信息,促使農業節目上升到更高的發展層面,豐富了節目內涵。通過新媒體渠道,大力宣傳農業新政策、現代農業技術等信息內容,保證了農業節目內容的多樣性。在新媒體信息宣傳中,增加了鄉土風情模塊,介紹了具有鮮明鄉土氣息的鄉村,進一步提升了節目制作品質,加強了農業節目與農民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保證了節目的完整性。同時,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基于農民視角,加快信息收集、整合速度,提升對農民的關注度,為農業節目制作提供了真實性、豐富性的素材,升華了農業節目主題。
三、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農業節目創新發展路徑
(一)擴展農業節目平臺傳播范圍
互聯網技術為新媒體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海量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傳播,媒體機構借助移動平臺、流量平臺等,拓寬了節目播放路徑。基于此,廣播電臺要突破自身局限,改變傳統節目的傳播方式,借助新媒體優勢創新廣播電臺農業節目的傳播形式,拓展傳播范圍,實現農業相關信息全覆蓋,進而保證信息傳播效率,保證農業節目傳播富有個性化、互動化特征,加強節目與公眾之間的互動。借助新媒體通過網絡手段制作農業專題節目,公眾可進行評論和反饋意見,增強節目的互動效果,便于廣播電臺及時根據公眾的反饋調整節目內容和播出方式,更好地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及時有效地為農戶提供農業資訊服務,提高農戶的認可度和信賴度。
同時,廣播電臺要從農業節目播出質量角度考慮,利用傳統電臺播出優勢,與新媒體相結合,增強農業節目播出效果,加強對節目質量的把控,潛移默化中增強農業節目對農戶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將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根植于農民內心。相比娛樂綜藝節目,農業節目的形式和內容較為單調。為提高公眾對農業節目的收聽、觀看的興趣和積極性,廣播電臺必須抓住新媒體發展契機,實現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的創新,提升農業節目制作的新穎度,吸引公眾的眼球,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農業節目中。因此,廣播電臺要精準定位節目播出對象、節目走向等,密切聯系“三農”,貼近農業生活實際,創新節目播出方式。相關編排和策劃人員要保證農業節目內容的新穎性,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娛樂性和趣味性,激發公眾的興趣[1]。
農業節目是向農民群體宣傳和普及農業政策、農業技術等相關農業信息,因此,在節目播出形式上要找好切入口,結合農民切實關注的話題制作節目,合理化安排節目時長,可添加人物訪談環節,引起農民群眾情感上的共鳴,啟發農民思考,提升農業節目的影響力,真實了解農民需求以及在農業種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確保通過播出農業節目,解決農民、農業問題,樹立農業節目在農民心中的正面形象。通過借助新媒體優勢,創建節目平臺,強化電臺與農民之間的互動性,促使節目更好地傳播內容。
(二)借助新媒介開通直播形式
要想最大限度強化廣播電臺農業節目的傳播效果,需要精準定位農業節目播出形式,做好農業科技、致富信息宣傳工作,為農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農業服務,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自身的利益,增長農民的農業知識。因此,廣播電臺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開通農業直播節目,加強對直播主持人的專業化培訓,夯實專業知識,積極學習直播節目流程和標準,保證農業直播節目效果,避免影響農民群眾的視聽感受;強化農民群眾的視聽體驗,彰顯農業節目獨具特色的風格。一名優秀的農業直播主持人需要充分了解農村、農民、農業的真實情況以及當前狀況,感受農民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俯下身子,傾聽農民內心真實的聲音,并在農業直播節目中,清晰地反映農民的需求。在直播節目播出過程中,普及農業相關知識的同時,融入科學知識,轉變農民的傳統觀念,進而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推動農業由粗放型經營模式向集約化、現代化模式轉變,加強對農民思想的引領;同時,農業直播節目主持人要積極汲取娛樂性、綜藝性節目的經驗,拉近與農民之間的關系,增強直播互動效果,及時解答農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另外,可邀請農業專家到直播間開展農業專題講座,加強現代化農作物種植方法和技術的普及,提升農民群眾對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認識,并積極運用現代化、機械化用具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保證農業直播節目播出的有效性,切實解決農業生產技術問題,為農民群眾帶來便捷性服務[2]。農業直播節目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要耐心為農民解答問題,以輕松、愉快、親近的口吻拉近與農民之間的距離,確保將自身的情感完全融合進去,保證節目播出的效果。
基于此,農業直播節目主持人要從農民視角出發,建立與農民群眾之間的平等關系,滿足農民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娛樂需求。廣播電臺要加強對農民心理的判讀,確保在思想上引領農民,在情感上貼近農民實際,通過農業信息的宣傳和普及,提升廣播電臺的影響力,刷新廣大農民群眾對廣播電臺的認知,感受農民思想上的變化,不斷更新和創新農業節目播出形式。
(三)編輯與策劃方面的創新
廣播電臺在農業節目的創新方面,要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編輯與策劃人員隊伍,做好農業節目制作的相關工作;相關人員要積極樹立新媒體理念,強化新媒體意識,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在節目制作過程中,要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加快推動廣播電臺農業節目傳播形式,改變傳統媒體模式。以視頻制作等形式上傳到新媒體平臺,提高農業節目在市場中的份額,實現資源整合,推動農業節目健康發展。編輯和策劃工作人員在制作農業節目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新節目內容,不斷增強農業節目的競爭力,提升自身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相關人員要樹立市場化思維,增強自身的編輯能力,根據市場發展規律、節目層次、群體對象等要素定位節目走向,增設“云聽”APP,擴大農業節目的影響范圍,加強對農業節目背后故事的挖掘,提高農業節目制作的有效性,加強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節目宣傳、注重節目推廣,拉近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提升農業節目的影響力。
四、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要與時俱進,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步伐,轉變傳統節目播出模式,在制作農業節目的過程中豐富節目內容、創新節目形式,精準定位節目播出對象,結合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加大農業科技、農業政策的普及和宣傳力度,提升農業節目播出質量,拓展廣播電臺節目播出渠道,提升廣播電臺的影響力,密切與農民之間的關系,切實解決農民的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1] 蘇聰.新媒體時代的農業節目理念創新與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08):56+58.
[2] 于永輝.新媒體時代的農業節目理念創新與發展[J].電視指南,2018(10):58.
作者簡介:李雪(1986—),女,陜西漢中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媒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