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然
摘要:中職階段的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充分關注到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要讓學生在中職階段就能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知識,能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審美原理和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當然,教師也要致力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在審美藝術的影響之下,使學生能夠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最終成長為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有擔當的新青年。本文主要從中職院校思想政治課中審美教育的具體應用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審美藝術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對待問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轉型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很容易接觸到社會上的新興事物,但是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會生許多的偏頗。為此,教師在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進行教育時,就應當充分關注到學生視野的開拓,同時致力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要想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專業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理論說教式教學方式,要推動思想政治課程轉向藝術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中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審美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求真求實、銳意創新的品格。
一、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中審美教育的內涵
黑格爾曾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動是一種審美行動,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把握好美、審美、審美藝術及其關系是進行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審美藝術研究的根本。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美是道德純潔和精神豐富的強大源泉。這就要求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立足于審美教育開展思想政治課堂,要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能夠形成超脫于客觀事物的高級情感,使學生獲得永恒的追求,既能夠掌握道德原則,也能夠追求更高層次的進步。從人類追求的價值目標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單一的手段和方式地位中解脫出來,教師應當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成為傳播真善美的載體,要讓思想政治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為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推動力量。因此,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美的規律引入到課堂之中,站在美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以及對具體事物做出評判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美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審美能力的激發,社會培養出具有真善美人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審美藝術是指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了使思想政治課程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發展需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采取靈活和創造性的方式,運用審美意識的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長足的進步,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要從原有的你講我聽、你問我答的教育方法中解脫出來,真正的實現學生真善美人格的培養。教師應當充分地關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審美特性,以便于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思想政治對個人未來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二、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教育的價值與內容分析
(一)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教育的價值
在對中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到審美藝術的應用,為此,教師就要從審美藝術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價值兩個方面進行探索。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審美藝術把握方式是多個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對終止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傾向和心理發展傾向有深刻的認知,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的功能,切實發揮思想政治課程中審美屬性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實現審美教育的價值與目標。
首先,教師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的規律有準確的把握。馬思主義哲學強調:一切應當按規律辦事,為此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也要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要堅持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藝術性的結合,教師必須深刻把握作為審美教育主體的中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性規律。思想性規律在開展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為此,政治院校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格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以便于能夠充分應用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的內容,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更高水平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以藝術教育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實現理論知識的深度理解。教師也應當充分把握審美藝術教育載體的豐富性規律。豐富多樣的藝術載體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優勢,也能夠為中職階段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免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為此,教師就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讓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能夠認識到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意義,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相結合,使當代教育能夠回歸本源,使學生能夠扎根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進行自我的提升與發展。
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往往不具備較強的自主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就要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給中職院校的學生帶來更加廣闊的知識和學習的空間。教師要銳意創新,在教學內容方面,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搜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同時著力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枯燥和乏味狀態,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展現自我的會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表達自己對時事政治的看法,在分析觀點和做出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在當代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審美教育,能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之下,讓學生對我國民主政治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不斷的強化個人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能夠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考慮問題,而非只看到個人的既得利益。讓學生在中職階段能夠學會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從而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發揮優勢,體現出當代青年的向上力量。
(二)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藝術的內容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中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審美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關注到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觀教育。良好的世界觀教育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認識美和感知美的前提,為此,中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關注到馬克思主義強調的自然之美和勞動之美。自然之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應當把握社會的發展規律,對自然的發展有明確的認知,耀強調一切客觀形式的呈現都是自然美,人不應當以自身的意志來同化或改變這種美。勞動之美是指人在勞動中能夠獲得心靈的成長和放松,通過勞動人類能夠釋放自己的本質力量來改造客觀世界,在此過程中,人的價值和生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為此,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就應當從自然之美和勞動之美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
其次,人生觀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對中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審美理論教育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念,樹立高尚的人生理想,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樹立高尚的人生理想,能夠將個人的成長發展與整個社會和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摒棄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要運用藝術的力量為學生帶來美的導向和美的體驗,引導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學會把握事物中美的一面,而后用美來克服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再次,政治觀教育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到政治觀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國家發展的根本問題為主要的探索對象,為此,教師要通過審美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培養當代青年的愛國意識,增強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讓學生能夠在資源豐富的背景之下,了解我國的方針政策,并自覺學習黨的理論和相關的知識,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層建筑之美。
最后,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立足于審美課堂,培養學生的道德之美。中華民族向來是有禮儀之邦之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已經融入到了我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道德的方方面面,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師也應當充分關注到中國古代傳統禮儀文明與當代民主法制的結合,要通過道德與法治之間關系的探索,實現學生道德審美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對法律與道德,感性與理性之間的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不斷地強化個人的信念。
三、中職院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審美教育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理論教育強化審美意識
一切實踐活動都是建立在理論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的,為此,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充分關注到理論知識的重要作用,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將審美教育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教育。同時,教師在開展理論教育時,也要將學生的生活融入其中,藝術來源于生活,實現思想政治課程中的理論教育,也充分關注到生活化的重要作用,推動理論的藝術化和理論的生活化。
(二)從實際生活入手開展多樣化的審美活動
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關注到實踐的重要性。實現審美教育在中職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既需要理論知識的深化,也需要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實踐的過程中完善自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將課堂進行拓展,使學生能夠在文化藝術氣息引領之下,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強化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在感受自然美的過程中學會珍惜一切美麗的事物,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此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的藝術博物館參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觀看展品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對美的認知,通過對這些展品歷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學生能夠體會到我國在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獨特的歷史文化,也能夠增強民族自信心,在藝術的引領之下,完善自身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性。
結語
目前,中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審美教育還處在一個初步發展的階段,盡管廣大教師已經關注到了將思想政治素養和審美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諸多因素,在推動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朝著審美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中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積極地進行探索,要通過理論知識的拓展與實踐技能的深化,真正的實現審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 向征.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1).
[2] 鄭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及提升途徑[J].江淮論壇,2004(1).
[3]王葎.思想政治教育的黃金規則——論“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J].當代教育論壇,2006(1).
[4]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中央學校部課題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調研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05(5).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職業學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以旅游服務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為例》(GXZZJG2018A0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