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學力是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習的目標與追求,而教師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基礎學力,能取得良好成效。要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教師需要認識英語學力組成和培養要求,以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為指導,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顯性學力和隱性學力,從而有效實現學力提升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基礎學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4-0082-02
引? 言
學力是學生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的總稱。英語學力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接受、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英語知識水平的體現,而英語基礎學力則是指學生“聽、說、看、讀、寫”方面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識水平[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校教育更加關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將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與提升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相結合,這是實現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英語基礎學力的組成與培養要求
(一)英語學力的組成
學生的英語學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顯性學力,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外在體現,即英語知識與技能、英語理解與記憶能力等智力因素;另一部分是隱性學力,也就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潛在能力,即英語學習興趣、態度、動機、策略和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2]。也有專家和學者把英語學力分為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創造性學力三個部分,并強調基礎學力是其他兩部分學力的基礎,而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又包括“聽、說、看、讀、寫”方面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生英語基礎學力培養要求
要在培養小學生英語基礎學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掌握英語核心素養和基礎學力的培養要求。一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要求。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聽、說、看、讀、寫”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小學生在掌握所有英語字母的基礎上,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中的簡單信息,并可以進行相應的表達,能夠聽懂和理解簡單的英語故事、英語歌曲,能寫出簡單的問句,初步具備英語感知能力。二是文化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初步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初步對我國文化建立自信,增強學習興趣。三是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求。學生初步具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能對遇到的問題做出基本的判斷,并具有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維,能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等。
二、提升小學生英語基礎學力的策略
(一)重視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顯性學力
顯性學力是英語學力的關鍵部分。教師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礎學力,需要以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為指導,全面發展學生的英語顯性學力。但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過多注重閱讀與寫作教學,忽略了聽力及口語交流,導致小學生的英語學力發展不均衡。為此,教師需要全面注重學生英語“聽、說、看、讀、寫”能力的培養。一是“聽、說、看、讀、寫”能力全面發展。通過筆者的調查和觀察發現,大多數學校和絕大多數小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明顯高于其他能力,其中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往往是學生的薄弱之處,不利于學生英語基礎學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等板塊都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些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反應型、操練型、合作型的游戲方式,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有效促進學生基礎學力的全面發展。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提升小學生英語基礎學力的關鍵之一。因此,教師要注重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英語詞匯發音時,教師可采用如下策略:第一,學會語音、語調模仿,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的發音方法與技巧,或讓學生模仿多媒體課件中的發音方法,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發音準確率;第二,掌握讀音遷移方法,由于許多單詞字母組成相似,也有相同的音素,學會讀音方法遷移,就能提高學生的詞匯自主讀音能力。
(二)改進英語教學方法,提高學力培養效果
要提高小學生英語基礎學力培養效果,教師需要注重調整英語教學方法,運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培養效果。一是重視改進英語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喜歡追求新奇事物,因此教師應注重改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運用新奇、有趣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能為課堂教學提供視頻、動畫、聲音等多種教學信息,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如,教師運用游戲、故事等方法進行教學,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既能實現寓教于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二是重視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英語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經常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英語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還要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英語活動。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實踐運用中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競賽活動,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開展英語朗讀、書寫、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展英語聯歡會,通過讓學生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節目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
(三)加強隱性課程教育,彌補顯性課程不足
從英語基礎學力的構成來看,興趣、動機、思維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是英語學力的重要基礎;而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組成來看,思維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同樣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基礎學力,教師需要加強隱性課程教育,注重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動機、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教育和培養,通過發展學生的英語隱性學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較好地彌補學生因顯性學力不足而造成的英語成績下降。一是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教師可通過比賽、激勵、游戲、表演等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Story time”模塊的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能利用故事中的標題、內容、故事的留白、續編故事等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推理能力、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發展。
結? 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與要求為指導,培養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既能實現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成效的目標,又能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改進教學方法,運用多種策略和措施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顯性學力和隱性學力,從而更好地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駱寶玲.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J].新智慧,2019(11):13-14.
浦麗華.核心素養下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J].新智慧,2018(12):95.
作者簡介:朱金榮(1975.6-),女,江蘇宿遷人, 本科學歷,中學高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