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路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高考是落實政治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和科學性,其內容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要求學生具備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闡述能力。政治核心素養在高考中以不同形式呈現,體現了高考的開放性與綜合性。本文著重分析了政治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考試題;政治核心素養;教學對策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大部署,強調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了更好地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補齊教育短板、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就必須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評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創造性地提出高考命題理念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轉變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基礎。思想政治的高考命題正在經歷由能力本位走向素養本位的根本性變革,學生德智體美勞也必將得以全面發展。這一變化突出了核心價值引領,注重了學科素養考查,彰顯了學科政治使命。
思想政治學科的意識形態屬性強,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其地位無容置疑。政治核心素養凸顯了政治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現了教書育人的獨特價值,發揮了正確價值的引領作用,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和重點內容。經過深入探討、反復論證、多次修改,最終專家組確立政治核心素養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
一、政治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
(一)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
作為高中生,要充分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例如2020年全國Ⅰ卷政治第39題,以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為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對“四會管村”實現村民自治的工作機制及其意義進行闡述和論證。學生通過對此題的解答,了解國家的戰略思想,并通過對鄉村振興成果的認識,加深對黨領導的政治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爭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二)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就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這是達成其它素養的基本條件。
作為高中生,要充分認識到: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理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運用唯物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身邊的具體事例。要堅持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特別是高昂的精神的激勵作用,自覺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航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把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遵循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理解價值觀對人們的導向作用,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當前中國經濟在處于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這體現了國家對于各生產要素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經濟發展。例如2020年全國Ⅰ卷政治第15題,以我國推進現代化治理為題,學生可以通過此題了解到數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從而感受我國治理體系與治理方法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加強學生對數據的認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產生活中真正懂得大數據的獨特魅力,充分認識知識的力量,增強學習動力和積極性,進一步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回報社會。
(三)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其他素養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作為高中生,要充分認識到: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認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權力機關要嚴格立法、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廣大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權利、自覺履行政治義務,牢固樹立法治意識,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全社會共同推動法治國家建設,建設和諧法治國家,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政府要依法行政,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權力,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做到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自理能力現代化。例如2020年全國Ⅱ卷政治第16題,以中央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下沉相關文件精神對某市行政執法的影響為題,學生通過此題的解答了解國家法治對行政以及社會的影響,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嚴守法律底線,做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四)社會公共
公共參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就要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樂于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是其它素養的行為表現。通過思想政治學科學習后,期望青年一代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作為高中生,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和廣泛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法律、制度和物質保障;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民具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公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廣泛參與政治生活。公民應做到依法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例如2020年全國Ⅱ卷政治第13題,以新冠疫情對我國的影響為題,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在疫情下社會狀況,同時讓他們了解國家政治、法律對社會的良好調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和備考策略
(一)夯實學科知識,明確政治核心素養。
細研近幾年的高考題,明確高考怎么考?每道題體現了什么核心素養?高考的趨勢是什么?例如2020年山東卷政治第17題,通過社區居民應如何參與社區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考查學生對“遵紀守法,有序參與公共管理”的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要堅信高考題堅持“材料在書外,原理在書中”的考查原則,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多角度、多層次構建知識網絡和搭建知識板塊,打通知識點之間縱橫的有機聯系。在此基礎上,明確每個考點,特別是高頻考點的政治核心素養要求和層次,為學習備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關注社會熱點,認同政治核心素養。
政治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高考題的情景創設也離不開社會熱點材料和社會問題。例如2020年山東卷政治第8題,通過基諾族“整族脫貧”,考查學生對“我們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認同。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注時政新聞,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關注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關注國際局勢的動蕩起伏,時時刻刻思考政治核心素養,研究政治核心素養,只有這樣學生在答題時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貼近題旨、符合題意。
(三)開展活動式課堂,落實政治核心素養。
近幾年高考題中的開放式題越來越多,開放式和靈活性越來越強,但是答題難度確實越來越大。2020年山東卷政治第20(2)題,通過“續寫新時代全球治理的中國貢獻的發言提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的授課中更加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和活動性,積極開展活動式課堂。活動式課堂是落實政治核心素養的有效課堂模式,活動式課堂學習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情境創設,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做到結合實際落實核心素質;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可以引用大、小議題的提問模式,由小及大,實現遞進式的提問,從而更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發散和提升,有助于政治核心素養的落實。
(四)創新教學評價,升華政治核心素養。
“考試命題由能力本位走向素養本位”,突出核心價值引領,注重學科素養考查,彰顯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思想政治學科評價體系的變革,要求對學生表現進行綜合考查,幫助學生獲取關鍵能力,充分發揮命題變革的引領作用,彰顯政治核心素養的重要地位。命題方式的改變要求我們必須創新教學評價,用命題情境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政治核心素養,給學生更為充分的空間。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課堂活動表現以及其思想政治表現進行評價,促成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發展。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互評,提高評價的合理性。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質能力,升華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考試題確實是高中政治核心素質落實的具體體現,因此應深化對高考的改革,進而加強其體現效果。同時,高考中政治核心素質的落實,也是符合國家教育發展初衷,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因此,應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社會公共四個方面對高中政治教學進行革新。
參考文獻
[1]趙雙雙.高考試題中政治核心素養的體現與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
[2]劉彥喆.政治認同素養的評價方式與教學建議——以近三年北京文綜政治試題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0).
[3]陳靜.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評價的維度設計——以“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8(75).
[4]金本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07).
[5]孫海立.政治學科應對高考改革的教學建議[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