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軍靜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減少心臟病學抗血栓藥物使用并發癥的效果。方法:將89例接受抗血栓藥物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出血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出血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凝血指數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減少抗血栓藥物引起的并發癥,對治療血栓形成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綜合護理;抗血栓;心臟病;并發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87
引言
抗血栓藥物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本文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患者的治療,具體效果如下。
1數據和方法
1.1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臟科接受抗血栓藥物治療的8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61例,女38例。采用數組法將8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RIC.集團觀察48例,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齡(52.9±2.3)歲,疾病類型5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8例,心絞痛15例,冠心病20例。對照組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齡(53.2±1.9)歲,疾病類型4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6例,心絞痛13例,冠心病18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包括:科學的風險評估、應用抗血栓藥物前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評估、監測血壓、凝血指標、術后隨訪。從患者的肝腎功能等指標,以及對患者的危險狀況進行評價。對高危患者進行監測觀察,為進一步調整抗栓方案提供參考,加強抗栓指導,詳細說明抗栓的目的和風險。告知患者如何識別治療后出血癥狀,對并發癥進行有效干預,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囑定期定量服用抗血栓藥物。并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及凝血指標。抗血栓藥物治療后,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癥狀。根據出血量及臨床表現可分為輕、中、重度出血。小出血是指治療后皮膚瘀傷、牙齦出血或痰中帶血,常規尿、尿檢及尿檢均為隱血。血紅蛋白檢測未見下降,中度出血指治療后皮膚血腫,特別是穿刺部位明顯出血,尿液中血肉眼可見,大便明顯黑色,血紅蛋白檢測水平略有下降,血紅蛋白含量明顯下降。嚴重出血是指治療后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下降,重要臟器出血,甚至血流動力學異常,護理前后測定凝血功能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pt)和凝血酶時間(tt),抗栓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有胸痛、心律失常或胃腸功能異常。通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評價不同護理方式對藥物安全性的影響。
1.4統計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檢驗方法采用x2檢驗和t檢驗,當統計值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抗血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抗血栓治療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胃腸功能下降6.3%(3/48),并發癥2例,胸痛1例,心律失常1例,胃腸功能下降4例,并發癥17.1%(7/41)。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抗血栓藥物是心臟病學中常用的藥物。在預防心臟不良反應、提高療效的基礎上,抗血栓藥物還可引起嚴重并發癥,如出血、胃腸功能異常、心律失常等。尤其是抗血栓藥物引起的出血癥狀,可大大增加治療風險。因此,本文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臨床,希望能有效降低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也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問卷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凝血指標優于對照組。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步伐的加快,我國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也對醫學護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老年人自身基本疾病和生理因素的原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經常會遇到許多心理問題和新的疾病及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治療。目前,醫院提倡人性化護理工作,根據本科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疾病需要進行護理,以利于老年患者的治療,降低復發的風險。延長病情緩解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從傳統的角度看,護士的工作就是執行醫囑。推進護理人性化的今天,護士除了要執行醫囑外,還應該知道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無論是喜歡安靜還是動畫,調皮還是抑郁,有可能根據不同的人的特點創造一個良好的溫暖氛圍,而不是給病人一種冷淡的感覺;有必要給病人一種天使般的印象,了解患者的著裝、飲食、居住和行為習慣,指導患者因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尊重宗教信仰,在心血管內科,最常見的急診病人是老年患者。心臟功能不好,天氣變冷或夜間溫差大時不注意保溫,容易引起嚴重心力衰竭,因此,對于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來說相當固執的人必須注意如何說服,但最終的目標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保護衣服上。便秘被定義為連續48小時不排便,并伴有癥狀意識到。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胃腸道癥狀,重度便秘常伴有頭痛、腹脹、厭食等癥狀。而老年人由于排便過度,空氣潴留導致顱內壓和腸道壓升高,導致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便秘的原因有:研究Brant發現老年人左結腸和直腸有大便堆積,由于老年人的腦血管硬化,大腦產生一種抑制作用,削弱胃反射和結腸。老年人便秘可能是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身體虛弱和不能排便。老年人往往因以下原因便秘:牙齒松動和脫落,喜歡軟的和腐爛的食物,減少攝入纖維素老年人的味蕾數量減少了,他們喜歡吃油膩、甜美和油膩的食物,這加劇了便秘。
參考文獻:
[1]董春鳳.冠脈介入圍術期強化抗栓治療出血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6,29(3):211-212.
[2]林麗.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治療的作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5(1):200-201.
[3]王艷蕊,何愛玉.冠脈介入圍術期強化抗栓治療出血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刊,2013,48(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