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容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咦鳛閷嶒灅颖?,根據奇偶數法分為對照組(n=60)和研究組(n=60)。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兩組對比的為護理效果的差異。結果:研究組相較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高,組間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唛_展循證護理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具有廣泛性應用于臨床的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94
心肌梗死主要指的是心肌長期處于缺血狀態,心肌細胞凋亡、壞死,冠脈病變后影響冠脈正常血供會使血供發生中斷,造成心肌持續性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凋亡的嚴重后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體中合并心律失常者高達75%,倘若有致命性心律失常出現,則會極大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故此,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工作時需要給予規范合理的護理措施配合。循證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其是在明確患者病因、心理訴求的基礎上將個性化護理措施制定出來,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生存質量的目的。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作為實驗樣本,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咦鳛閷嶒灅颖?,根據奇偶數法分為對照組(n=60)和研究組(n=60)。對照組34例為男性患者,26例為女性患者;年齡45-84(64.2±4.6)歲。其中24例前壁梗死,18例側壁合并前壁梗死,15例側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研究組35例為男性患者,25例為女性患者;年齡46—85(65.3±4.7)歲。其中25例前壁梗死,17例側壁合并前壁梗死,16例側壁梗死,7例下壁梗死。組間臨床資料對比后,P>0.05,存在本次比較意義。
1.2方法
實施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對血壓、體溫、心律等各項體征指標進行密切觀察、監測,保持臥床休息,強化病房護理管理,遵醫囑用藥。實施循證護理的為研究組,詳細內容如下:(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成員為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知識技能高超的醫護人員,小組需要接受培訓,以便對循證護理進行充分了解;(2)提出問題:統計和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基本情況,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將循證護理問題提出。以查閱數據庫、檢索文獻的方式得到循證支持,再對針對性護理計劃進行制定;(3)循證護理具體應用:①心理疏導:急性心梗缺乏典型征兆,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出現,護患間需要強化交流溝通,將疾病知識、治療流程、方法等詳細介紹給患者,重點進行預期治療效果的講解,列舉得到成功治療的病例,促使其提高康復信念和決心,提高其配合行為和依從性;②病情監測與觀察:發病14h內是心律失常的高發時期,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增加巡視次數;如果有不良癥狀出現,必須即刻向主治醫生上報,積極配合其做好處理;③環境干預: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期開窗通風,消毒殺菌,病房要禁止閑雜人等隨意進出,對家屬探望時間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患者睡眠、休息充足;④宣教指導:將心肌梗死疾病知識普及給患者,通過發放健康宣教手冊、視頻等不同的方式促使宣教效果明顯提高,提高其疾病認知,幫助患者答疑解惑,提高患者配合行為;⑤飲食干預:以病情為依據將合理、健康的飲食方案制定出來,選擇膽固醇、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必須禁止;⑥用藥干預: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對抗凝、溶栓治療的重要意義進行詳細介紹,耐心解答患者對藥物的相關問題,對其用藥行為進行監督、提醒;⑦并發癥干預:鼓勵手術治療者盡早下床進行活動鍛煉,嚴密監測血壓、面色等各項特征變化,體位要定時變換,增強舒適感。
1.3療效評價標準
心功能改善在2級以上,心律失常發作次數相比于干預前減少明顯,表示的為顯效;心功能改善達到1級,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比干預前降低,表示的為有效;心功能、心律失常無任何變化,表示的為無效[2]。
1.4統計學評析
處理數據用的為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的描述使用(%),作對比予以x2檢驗,P<0.05即視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與研究組比較的為總有效率,其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因為非梗死區域的心肌醛固酮水平處于明顯增高的狀態,心肌細胞水鈉潴留明顯,再加上心肌細胞出現了纖維化改變,所以對迷走神經產生了嚴重抑制,灌注時間引起了心律失常。積極有效的溶栓治療,同時與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配合,可促使患者快速向竇性心律轉變,降低病死率[3]。循證護理屬于新興臨床護理模式之一,其以患者實際病情、常見問題、并發癥等作為依據,以查閱文獻資料的方式將循證護理方案制定出來,確保護理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4]。通過其中的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對負性情緒進行改善,增強其康復信念和依從性,監測生命體征變化,有利于減少心律失常[5]。
此次實現發現,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更高,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梢娂毙孕募」K啦l心律失常患者開展循證護理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具有廣泛性應用于臨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寧寧,劉云,李雅靜, 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證護理效果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0):2565-2566.
[2]陳凌.循證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恢復情況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0,44(5):681-683.
[3]賈玉東.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9):118-120.
[4]余曉鳳,虞春蘭.循證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7):51-53.
[5]唐姍釤,楊展,楊亞飛.循證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20,27(8):11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