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艷
摘要:婺劇是我國傳統(tǒng)的戲曲類別之一,深受坊間百姓的喜愛。近年來,戲曲藝術的傳承面臨諸多現(xiàn)實問題,其需要創(chuàng)新,以適應現(xiàn)今社會生活生產(chǎn)等多方面的需求,以及熱愛戲曲藝術的群體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壯大。要推進戲曲進校園,通過戲曲進校園系列課程,讓適齡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接受品德教育,感受美,從而促進自身發(fā)展。而現(xiàn)狀是各中小學校由專職或兼職音樂教師教授戲曲。因此,想要做好“婺劇”的推廣,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婺劇;進校園;戲曲文化;傳承
前言:
婺劇源起于浙江省,主要以浙江一帶為中心,輻射四面,盛行八方,東至臺州,南至麗水、溫州乃至福建北部,西至江西東部和安徽南部一帶,深受當?shù)厝嗣竦南矏邸f膭∽鳛檎憬胤綉虻囊粋€重要分支,體現(xiàn)了婺劇獨特的精神特質(zhì)和人文訴求。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傳統(tǒng)文化的劇變,學術界一直注重從文本內(nèi)容、音樂、史學理論等方面對武戲進行研究,但對婺劇進入校園教學的研究卻很少。然而,作為婺劇生存和發(fā)展的最重要載體,對其進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傳承婺劇戲曲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必要師資
很多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會教授學生唱歌的技巧,但是這與婺劇的發(fā)聲技巧是天差地別的。我們現(xiàn)如今的音樂教師基本上都經(jīng)過專業(yè)和正確的發(fā)聲練習,中師或大學期間,聲樂又是作為必修內(nèi)容,音樂老師們對于歌唱的技巧應當已經(jīng)牢牢掌握,其正確的歌唱方法:如氣息的運用、口腔的位置、咬字和吐字、頭腔共鳴等技術已經(jīng)基本成為一種不需要思考和琢磨的行為,形成了肌肉記憶。
戲劇與唱歌雖有相似之處,但仍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要讓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選修戲曲課程,我們的時間無法保證。第二,婺劇的演唱方法與演唱有很大的不同。音樂教師很難同時掌握歌曲和戲曲兩種演唱技巧,這也給教師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壓力。筆者對一些婺劇教學課程進行了觀察。盡管音樂教師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們的演唱仍然不能達到歌劇的要求,他們的眼神和動作都不到位,讓人哭笑不得。通過學校和教師的正確引導,讓他們愛上中國戲曲,發(fā)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我們要讓學生去親身地體驗、直觀地感受。學校可以利用每周的社團時間,或者利用周末時間,根據(jù)不同學校不同規(guī)模等具體情況,邀請專業(yè)團體的一些專業(yè)演員到學校,亦可學生集中到劇場;可分級段,亦可全校集中。
(二)婺劇戲曲劇情的復雜性
婺劇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戲曲類別,非常適合小學生教學。戲曲教學是整個音樂教學的一小部分,歌唱教學、音樂欣賞、知識與技能等內(nèi)容必須與戲曲教學同時并舉,才是真正完整的小學音樂教學。因此,在有限的戲曲教學時間內(nèi),教師首先要介紹唱腔、行業(yè)、服裝、臉譜等方面的知識。他們還應該向?qū)W生介紹婺劇的內(nèi)容,以便他們能夠理解。他們還需要向?qū)W生介紹整出戲的情節(jié)。否則,學生就不知道詠嘆調(diào)在唱什么,表達什么。然而,由于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真正了解歌劇的相關知識,也無法學會如何演唱歌劇的演唱,這對于學生的婺劇素養(yǎng)發(fā)展毫無意義。
二、婺劇走進校園,傳承戲曲文化的措施
(一)在課程上采用“多元化”教學
1.突出形象感覺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思維更加抽象化。所以在戲曲(婺劇)教學評價中,“形象化評價”尤為重要,及時運用具體、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們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容易接受,記憶猶新,持續(xù)評價效果。需特別指出的是,運用戲曲的外在形象評價,要注重戲曲(婺劇)形象的篩選、恰到好處的時機以及評價后的反饋,并且要和戲曲中的各種元素更好地融合起來。如在戲曲臉譜教學中,結合與臉譜人物相符合的婺劇音樂片段,供學生們欣賞,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臉譜的人物性格特征,最后教師拿出準備好的臉譜面具作為獎勵,讓學生在臉譜教學中感知“真、善、美”。二可選擇戲曲角色行當?shù)男蜗螅哉{(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地參與戲曲(婺劇)學習體驗活動。如在胸前或背后粘貼卡通式的生、旦頭像和戲曲伴奏樂器的圖像等,讓學生從獲得的“形象鼓勵”中獲得愉悅及尊重。
2.利用表格拓展
表格式評價要根據(jù)學生的各方面表現(xiàn)(包括學習態(tài)度、紀律、參與程度等)對學生做出參與性評價。表格式教學評價要體現(xiàn)在整個戲曲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全面的綜合性評價,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感知音樂,體驗快樂,認識自己,發(fā)展自己。
(二)考級式評價——成果考核
婺劇的學習離不開對學生成績的評定。戲曲課堂教學“考級式”評價和社會上的藝術考級是不同的,雖然形式類似,但是要求不同。它只是一種手段,和現(xiàn)今的藝術考級不一樣,不含功利性,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自愿參加,程度較淺,目的只是希望通過這種舉措讓學生對戲曲藝術重視起來,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以婺劇課堂教學“考級式”評價為例,我設計了等級考試的標準,如一級標準:知曉婺劇的主要歷史和基本知識;二級標準:能說出婺劇三個以上名家和代表作;三級標準:能繪畫臉譜或初步學會基本的臺步;四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初步會唱一個婺劇小片段;五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初步會唱兩個婺劇小片段;六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邊表演邊唱一個婺劇小片段;七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邊表演邊唱兩個婺劇小片段;八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邊表演邊唱三個婺劇小片段;九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邊表演邊唱四個婺劇小片段;十級標準:掌握前三級要素的基礎上,邊表演邊唱四個婺劇小片段,并有一次以上的舞臺表演經(jīng)驗。
通過考級制人性化的實施,極大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婺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表演的興趣,而且更有成就感,更加自信。情緒和情感是一種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它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和參與活動熱情,因此,教師在戲曲課堂中合理地運用“考級式”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就可以在興致盎然中達成教學目標。
總結:
婺劇是我國戲曲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戲曲文化教學工作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戲曲課堂教學中,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戲曲音樂靈性。
參考文獻:
[1]陳曉峰.淺談新時代婺劇的傳承與發(fā)展[J].參花,2020,(19):108-109.
[2]陳霞.新時期婺劇傳承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山東青年,2019,(7):158-159.
浙江省義烏市江灣小學?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