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聳偉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并不短,然而并沒有達到深度結合的程度,許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對現代教育的重大影響。鑒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針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進行思考和研究,并闡述了具體的實踐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深度融合
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這種便利在教育領域尤為明顯。小學語文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對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勢在必行。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以便達到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從而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和學生的發展需要。
1.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課堂多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的跟隨老師學習,不僅磨滅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容易讓學生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氛圍,學生很容易被信息技術的多功能所吸引,這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是十分有利的。此外,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改變了靜態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在釋放小學生天性的同時,也營造了愉快的課堂氛圍,最終為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
1.2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現代信息技術的種類繁多,早已不單單是多媒體這一種了,教師除了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以外,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極大地拓展了語文教學的內容和空間。以翻轉課堂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課上和課下的時間調換,促使學生擁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增加了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極大地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2.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策略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上述內容提到,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廣大教師必須要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情境式教學,爭取在提高語文教學生動性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濃厚的語文興趣,從而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宜的設計圖像、聲音、動畫等資源,最大限度的還原教學內容的真實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促使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這對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2]例如,在講解柳宗元著的《江雪》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初讀《江雪》文本,疏通詩歌中的生詞與意象,并對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進行講解,這個時候學生在大腦中對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大致有了一個淺顯的印象。然后教師在通過播放視頻動畫,還原詩歌營造的生活情境。當視頻中相繼出現“雪山、孤鳥、人跡罕至的小路、孤舟、老翁”時,就更能激起學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這樣的情境渲染對學生進行了情感的熏陶,把他們從課堂帶到了課外,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懷,這要比其他教學方式的效果好得多。
2.2優化教學過程,加強合作溝通
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都不高。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空間優勢,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借助信息技術構建一個交互利用、資源共享的學習平臺,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與創新。[3]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相結合,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通過網絡技術進行互動和交流,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教師將學習重點和目標分享在微信群中,再將學習資料的鏈接分享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接著,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查,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檢測,并將學習問題總結出來,以便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講解。最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合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對于疑難問題,教師可以予以指導和點撥。
2.3延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
在以上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較為強烈的學習熱情,這個時候就要“趁熱打鐵”,適當增加教學的知識容量,以便開闊學生的視野。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延伸教學內容,爭取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例如,在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上“白板”到戶外進行春游,通過“白板”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并將其分享給其他同學。此外,學生還可以自己錄制視頻,根據視頻內容寫一篇關于春天的作文,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還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從時間和空間上都給予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可能,廣大教師只要做好引導工作,便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是滿足學生長遠發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找出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契合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拓展語文教學的資源和空間,從而將語文教育事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杜長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深度融合的思考[J].信息技術教育,2020(10).
[2]賀敏.小學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整合的分析[J].教育天地,2019(02).
[3]魏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信息素養,2019(08).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茶坊小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