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小芬
摘 ?要:教育規劃中將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倡導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來獲得教育的均衡發展。本文結合實際提出深入開發校本教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校園教育環境、制定學生管理措施、建立異校學習網絡等五點策略,旨在促進農村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農村;教育質量;均衡發展
《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中將“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作為重要教育發展命題。目前農村教育質量因多方面原因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教育的公平實施。打破城鄉教育差距、促進農村教育質量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理念,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入開發校本教研,狠抓農村教育
校本教研是教育的主陣地,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深入開發校本教研,切實強化教育質量。(1)抓牢農村常規教研,轉教研數量為教研質量,研磨課前、課中、課后每一個環節,抓牢公開課。課前研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案;課中研磨課堂教學,根據學生表現轉變教學方法,積極記錄找尋教學困難點,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課后研磨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優化教學方案。(2)加強教學教研總結反思。會反思的教師才能獲得教學經驗,才能切實提升專業能力[3]。農村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端正教學態度,更新教學觀念,做到每堂課一記錄一總結一反思一分析,把握教研課的得與失,不斷改進教研教學方法和質量。(3)強化教研成果考核。農村校本教研必須要重視教研成果考核,確保教研成效和教研質量,切實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一是制定科學完善的考核方案,將教研成果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中;二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教研成果獎懲措施,鼓勵教師多加發表教學論文,引導教師多學、多寫、多思考、多競賽。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水準
教師乃立校之本,教師的專業水準決定著農村教育質量。農村教師工作較為辛苦,福利待遇遠遠不如城市教師,這也導致農村留不住優秀教師、骨干教師,致使農村教育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水準有助于改善這一難題。(1)加強農村教師隊伍職業管理。不同的教師能力不同,落實教師的發展管理,根據教師的能力為教師制定不同的職業規劃,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規避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欠缺、教師研修、進修項目不足的問題。(2)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建設。農村學校需激發教師潛能,組織開展教師隊伍的梯隊培訓、教師專業講課授課的評選活動以及拓展教師能力,展開“1+X”的個人特長培訓。(3)優秀教師下鄉幫扶。城市優秀教師下鄉支教,改善當地薄弱教育水準;農村教師前往強校學習,鍛煉自身能力;示范學校定期前往農村講學,提高農村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等,穩步提升農村教育質量。
三、優化校園教育環境,發展學生潛能
環境能影響人的三觀思想,發展人的潛能。農村學校教育環境較差,無法提供滿足學生需求的教育設施、教學氛圍,影響學生的能力發展和行為習慣培養。優化校園教育環境能有效提升農村學子的水平,切實實現教育均衡發展。(1)配備齊全的教育設施。農村學校應結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念,配備一定的美術、音樂、勞動、體育、德育等教育設施,促使學生得以熏陶。(2)優化校園環境。學校及學校周邊應安全、健康、和諧、文明,學校應與周邊有關部門相聯系,切實加強學校教育、文化、衛生、防疫等安全整治,為學生營造舒適安心的學習環境。(3)加強校園精神培育。農村學校可著手推進校訓、校風、班風班紀、辦學目標宗旨,發展農村師生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
四、制定學生管理措施,提高學生成績
農村學校學生所受誘惑較多,加強學校管理措施,約束學生行為思想、品行三觀有助于培養健康積極的人才。制定學生管理措施,約束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有助于提高學生成績,推動農村教育發展。(1)制定科學的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學校可依照農村實際情況制定《中小學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規章制度守則》等等,約束學生按照條例和制度自覺約束自己。(2)量化學生評價機制。學校可依照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目標,結合校本生本情況制定德智體美勞評價標準,引入科任老師、班主任、學生家長管理,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五、建立異校學習網絡,促進教育發展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是影響城鄉教育差異過大的重要因素,建立異校學校網絡,打造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有助于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推動教育的均衡發展。(1)政策扶持,異校幫助。教育部門可選派優秀的城市教師下鄉幫扶,開展“一校幫一鎮”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即城鎮好的學校下鄉去幫扶農村薄弱學校,輸送好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等,提升農村教育質量。(2)構建異校學習網絡。教育部門可聯合優秀學校構建異校學習網絡,網絡中蘊含豐富的網絡課程、學習資源、優秀教師直播課等等。農村學校師生都可登錄學習平臺,打破城鄉壁壘,學習到優秀知識,切實提升農村教育質量。
綜上所述,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目前我國不斷探討的話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需要全國人民攜手共進,通過深入開發校本教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校園教育環境、制定學生管理措施、建立異校學習網絡等等,有助于提升教師水準和農村教育質量,切實促進教育發展,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亞麗.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嬗變、成效與反思[J].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21(3):25-27.
[2]徐莉莉,夏冬平,韋素梅. 農村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策略——基于浙西S縣“1+N”抱團聯盟的思考[J]. 教育評論,2020(2):42-45.
[3]趙丹,曾新.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農村學校規模對教育質量的影響[J]. 現代教育管理,2015(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