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徽 梁詩函 張雪 趙天文

摘要:四川省是西南方的大省,其經濟發展受到多方關注,而健康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斷增強,美好生活要求的不斷升級對我國健康產業提出了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僅要求傳統健康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并且在新時代,新經濟,新要求下,傳統健康產業需要轉向新型健康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不斷融合,促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進程。以四川省健康產業發展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其發展路徑,對發展困難提出具體的發展建議,以促進四川省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美好生活;健康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7; R197.1 文獻標識碼:J
一、引言
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體現在于人們對健康的感知,不僅是無疾平安,而且出現相關狀況也能及時獲得救助,如今滿足了當初對新青年提出的“健壯的而非體弱的”要求,國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得到了保障。但健康不僅僅是基本醫療體系的覆蓋,滿足身體健康的基本需求,還要注重人的發展,心理健康等。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如醫療,養老,保健,體育運動。疫情作用下,社會和民眾對于健康產業的需求大大增加,健康意識也顯著增強。順勢而為加快健康產業發展是應有之義。且從近年來發展趨勢和規模看有理由認為健康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其本身不僅滿足人民需要,更促進了經濟發展,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產業模式轉型。本文通過對四川省健康產業發展路徑探究,旨在現行環境下有效利用相關政策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多個角度合力提供解決健康產業發展問題的視角。
二、發展路徑探究
部分健康產業狀況(截止2020年底)展示:
健康產業發展路徑正常是集聚成團,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時依靠其深厚的醫療資源基礎,另一種是憑借其他資源。由此四川省的健康產業發展是以其他某種優勢資源為主,比如中醫藥健康產業方面。因為其自然地理環境優越,許多珍稀草藥聚集生長,而四川省并未有醫學資源聚集傳統,所以四川健康產業的聚集一部分是因自然優勢。
由此可見,四川省健康產業發展問題如下:
(一)水平不均
首先是經濟發展不均造成收入差異,人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也有較大差異。四川未形成大規模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化程度不高,健康產業發展不均衡,比如健康保障,健康保險,養老服務,體育健康發展滯后于傳統健康產業。健康服務水平不均,基層的健康意識宣傳培養力度不夠,體檢普及率低。
(二)高水平醫療人才短缺
只有國家頂尖醫院才有優秀專業的專家教授,一些高級醫療器械在二三線城市未能普及。疑難雜癥的問題解決,尋醫問藥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困難的[1]。人才缺口是重要因素。現有41%的專業人才集中在醫療保健行業,而健康教育,中醫藥健康管理,養老健康行業,人才均不足7%。
(三)可供借鑒經驗少
國內外已有研究,是基于國家層面,而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健康產業,研究比較少。四川省區域健康產業遇到了機遇,也是挑戰。不僅存在對健康產業的認識不足,基礎條件較差,經濟、人才、政策跟不上,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等困境[2],按照健康產業的發展,區域經濟化的發展還不夠充分,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少。
三、對策及政策建議
(一)加快融和高新技術和數字經濟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互聯網+發展已經成熟許多。在健康產業加強高新技術的融合與應用,不僅提高效率節約資源,而且為攻克疑難雜癥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另一方面,在新時代傳統健康產業發展模式必須創新,開發健康產業新形態,加快融合傳統健康技術和新技術新產業。數字化經濟的形成對于智慧養老,健康醫療的蓬勃發展有重要意義。融合資源要開放,良好環境要創造。政府應該優化投資政策,建立相關保護機制,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推進健康適度的健康產業市場化。政策性融資支持機制合理放寬調動市場經濟活力,便于與市場兼容對接。讓政府少出錢,更多調動非政府主體積極性。政府需要合理規劃投資比例防止社會資本由于政府財政投資而被擠出,使政府,企業,投資方成為伙伴關系,互利共促發展。此舉能有效促進健康產業的專業化和高水平化。
(二)加快產業一體化
健康產業不局限于傳統健康產業,目前已經建成體育文化旅游,少數民族醫藥生態旅游,中醫健康養生旅游以及中藥資源科考旅游四大板塊。不僅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附近加快產業一體化,加緊向外輻射,能帶動的產業鏈條越多,其影響力更強。形成各區的健康產業特色優勢,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結束語
在后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段,四川省健康產業的發展需要抓住此次機遇,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找對健康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對于解決健康產業發展疲軟,激活其內在活力和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要意義。通過對人,才,物,境的分析,健康產業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在科技,開放,融合,創新的觀念指導下,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因區域化的健康發展借鑒經驗少,需要以大取小,在中國普遍健康產業發展問題中結合四川省健康產業發展具體情況制定相應對策。政府適當合理放權,出臺多種政策兜底,作為保障,做好長遠規劃,發展有失偏頗時及時引導健康產業在正確路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婷. 山地健康旅游目的地評價與建設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2] 周國玉. 青白江智慧康養產業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8.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財務會計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