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士迎
摘要: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標準,社會責任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課程教學所要重視的內容。因此,生物課堂作為教育學生社會責任的主陣地,理應加大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并以更為生動例子來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以及如何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來落實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高中生物;社會責任;滲透;分析
引言:
學習知識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還是為了有效增強自我社會責任意識,以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其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以高中生物課堂為起點,探討滲透社會責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思想意識。
一、從生物課程內容中滲透社會責任教育
作為生物教師的我們,應該學會借助一些教學手段,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多融入些社會素材內容,才能更好地將社會責任教育滲透進生物教學之中。其中,教師先把握好生物教學的內容,利用網絡收集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社會責任素材內容,并將這些素材內容進行歸納和整合,從而形成完整的教學電子文件。然后,在正式上課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相關的社會責任教育素材資料,從而對生物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地優化與豐富。以將社會責任教育與高中生物教學有機結合如在教學“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生物內容時,做好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優化,將是有效滲透社會責任教育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時間,收集一些臨床使用抗生素的視頻資料,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際例子,并以視頻的方式穿插進生物課程內容之中。其中,視頻內容既包括了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加入社會生活中人們濫用抗生素的事件,以從正反面說明抗生素在社會人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在正式上課過程中,將相關的教學內容整理成相PPT教學文件,并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給學生。在呈現這些內容之后,則組織學生探討其中的抗生素濫用的危害,讓學生意識到抗生素濫用會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從而促使學生深刻明白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進而由此引導學生向社會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思想意識,最終有效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從生物課堂互動中滲透社會責任教育
當前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思維,嘗試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以針對性的生物課堂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其中的社會責任意義,從而由此滲透社會責任教育工作。首先,教師需要根據:生物課程內容,設計出合理的課堂互動環節,引導學生之間開展有效地交流與互動,以從中探究知識的規律和本質,進而挖掘其中滲透的社會責任思想。然后,給予學生適當的交流與互動時間,讓學生完全投入到生物課堂互動之中如在教學“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互動環節,就其中的基因診斷含義、原理以及治療內容展開交流,而在此期間,積極融入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對人類社會健康帶來的重要影響事例,從而促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知識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與意義,進而由此增強學生學好生物知識的熱情。其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網站資料,了解當前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的科學進展,并將自己所了解到的社會新聞拿來課堂,從而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而促使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那么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適當的課堂互動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展開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在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中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從生物實踐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教育
學生思維的開發離不開有效地實踐學習,而要想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知識中的社會責任教育意義,就必須懂得結合定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實踐中了解自己為什么學習生物知識、生物知識對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等。首先,教師可以先根據生物課程內容,組織學生利用課后空閑時間,去參與一些有趣的生物實踐活動。此時,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任務,以從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然后,督促學生做好相關的學習分析和總結,并將學習成果記錄下來,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學到知識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適當的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農業生產中的繁殖控制技術”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課后的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實地考察來收集具體的數據信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農業生產中的繁殖控制技術,進而引導學生樹立熱愛農業、關心我國農業發展的意識,最終強化學生的社會發展責任感。比如,讓學生們利用課后時間,利用網絡渠道去收集和掌握企業生產中的繁殖控制技術的有關數據資料,并結合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進程,去深入了解影響繁殖控制技術發展的因素。然后,學生需要自行制作相關的實踐記錄卡片,將自己實踐研究的時間、內容、過程、總結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養成良好的記錄和總結習慣。通過引導學生去探索繁殖控制技術知識內容,可以將課本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變得生活化,并實現教學內容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結合,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運用和探索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擴充學生自身的知識層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外實踐環境中,促使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責任教育。
結論:
對高中生展開社會責任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責任,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因而教師應該從教育的原則、內容、方法等方面,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指導,引導他們體會生物知識中的社會責任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蘇少興.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03):84-85.
[2]龐鳳玲,陳曉清. 社會責任視角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習題淺析——以必修一和必修二為例[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03):49-50+58.
[3]關鋇琪,曾小龍,胡位榮. 新形勢下高中畢業生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現狀研究——以廣州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05):111-112.
浙江省泰順中學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