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畫》教學是本科藝術院校教育的重要話題,本課程依托已有的湖北省漆藝傳統的文化底蘊和優勢,依托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的教學資源,以線下教學為主要導向的教學開發與建設與實踐,文章探討高等教育一套傳承與創新的學科體系。文章將開展理論與實踐、個案與實證、歷史經驗與現實需求組合起來進行綜合思考,如何讓學生掌握漆畫技法技巧和分析制作方法,如何培養和鍛煉學生漆畫創新與實踐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進行全面論述。
關鍵詞:漆畫;教學;實踐
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是從傳統漆工藝中走出來的畫種,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具有傳統漆藝繼承和創新承上啟下的作用。依托我校美術學國家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教學團隊。在新時期漆藝創作中能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服務的應用型漆藝人才。
《漆畫》課程教學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學生掌握漆這一媒介的無限可能,在針對不同案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打破傳統教學局限,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效果。湖北是漆藝文化重要的發源地,現行教學模式依托已有的湖北省漆藝傳統的文化底蘊和優勢;依托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的教學資源,繼續以線下教學為主要導向的教學開發與建設。建立一套傳承與創新的學科體系;開展理論與實踐、個案與實證、歷史經驗與現實需求組合起來;拓寬藝術思維,解決《漆畫》課程教學的關鍵性問題。
目前《漆畫》課程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上讓學生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漆藝史及漆畫的發展,在漆畫學習中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掌握漆畫制作工序與相關設備和材料的操作、運用,并能拓寬漆畫創作題材;實踐中讓學生掌握漆畫制作的步驟及表現技法,獨立完成漆畫從畫稿設計、工藝技法設計、工藝流程設計及獨立制作完成的綜合能力;要求合理運用綜合技法體現創作主題,能夠主動的掌握漆的特性與漆藝規律,盡可能的達到內容與形式、藝術與工藝的的統一。
在高校《漆畫》課程教學上,要想引導學生在漆畫上有所創新,必然要學生先懂得漆本身具有的“生命流動性”這一屬性。在我看來,漆是有生命的,它有自己的形態,有自己的律動軌跡。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間,我們要找到平衡,方能把握其最終樣貌。這是漆的神秘之處,也是其趣味所在。漆因為與色粉的碰撞有了斑斕的色彩,也因為對厚薄的掌控有了其各異的形態。而這樣的色彩通過漆的這一媒介相互交融、變化,所產生的無限可能性讓我們能感受到漆的自然生命力。有了對漆這一自然生命力的體會,再談《漆畫》課程創新,就不再只是從繪畫材料的拼接組合上思考創作,更多是借著漆畫的無限可能去表達我們眼中的生命狀態。這樣一來,不管是刻畫靜物還是風景,表現人物還是自然,都應該引導學生對其內在的生命力進行思考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眼光和思路就會一下打開。再回到創作上,題材、材料、技法等因素都會成為學生思考創作的切入點,并能有機地將題材、材料、技法融為一體。不再是以往各個環節都分開獨立的創作的方式。
當然,這樣的《漆畫》課程一定具有其實驗性。在長期固有教學模式下的藝術生們,一定會對材料屬性的掌握,漆畫構圖樣式和規律,漆畫表現技法等方面感到困惑而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學生看到漆這一媒介的無限可能;另一方面,在個別指導過程中,因材施教并在針對不同案例的教學過程中,打破一對一的傳統教學局限。遇到問題時,分組討論實驗;分享結論時,共享實踐成果。這樣,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能體驗自己的實驗過程,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實踐成果。而這一方式在教學效果上又具有發散性。一個班的每一個案例都會被所有學生接觸并體驗和展開思考、嘗試。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技法、材料的同一化、單一化的問題。《漆畫》課程要打破畫種的局限,打破中西畫的界限,打破不同畫種的材料和技法的約束,同時融匯中西、貫穿古今文化與藝術的發展之路,在繼承中發展。并且,引導學生漆畫創作要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如今,太多的學生在繪畫創作時沒有思考當下的時代問題,更沒有切身體會。
未來5年將依托現有優勢,逐項解決課程建設發展問題,使本課程達到國家一流課程水平,成為在華中地區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漆畫課程高地。完成教學輔助硬件環境和資源優化配置,形成規范的漆畫課程評價體系指標,進行教學資料為主的資源開發與建設;選派教師到日本等海外進行國際交流;深入開展漆畫名師課堂、“工作坊”、“現代學徒制”等教學形式,夯實一流課程的人才培養平臺;完成教材、論文、課程建設報告、實踐作品展覽、作品集等系列研究成果,完善漆畫名師課堂等教學模式的探索,擴大應用范圍,健全全方位行業協同,全面提高漆畫教學水平;邀請國內外漆藝專家來校交流、開展承辦漆畫高級研修班、舉辦漆藝人才培養等學術活動,提升課程建設水平,擴大專業影響。
湖北是漆藝文化重要的發源地,筑牢源頭湖北漆藝特色,以線下教學為主要導向的教學開發與建設,建立一套合理的課前、課中、課后評價體系,全方位提升課程建設水平;重塑和豐富漆畫課程的內容,開拓視野,拓寬藝術思維,對漆畫觀念、材料、語言的綜合思考;開展教學資源開發與建設,開展理論與實踐、個案與實證、歷史經驗與現實需求組合起來,發展行業協同,展教結合。
參考文獻:
[1]寇炎,《漆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吳嘉詮,《漆畫》.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
[3]陳聰,《漆畫創作技法》.大連理工出版社,2015
[4]長北,《中國傳統工藝集萃(天然漆髹飾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5]湯志義.當代漆畫技法教程.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6.
[6]陳恩深,《當代漆藝》,2003
[7]宋蓓,《展現漆畫之美一漆畫語言如何展現漆畫之美》,2008
[8]陳圣謀,龔聲《漆畫技法》,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辛立剛,男,副教授,漢,研究生,湖北武漢人,研究方向:漆畫,單位:江漢大學美術學院,郵編: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