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妮
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美育的重要形式,能夠感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深入其中獲得體驗,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應依據音樂的學科特點提高學生的個人品質,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音樂教學本身的抽象性,很多教師經常會面臨出力大但教育教學效果甚微的情況,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激勵性原則應用到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樹立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做起,達到寓教于樂,保障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激勵性;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漸完善,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下的教育要求,一些創新性的教學元素開始涌現,其中,激勵性原則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喜愛與運用,實踐表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原則,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緊密吻合,適應學生的發展特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將其科學運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依據激勵性原則,根據肯定、賞識、表揚等形式,結合語言、活動、榜樣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加強學生的積極性、獲得學生反饋,確保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獲得更加豐富且深入的體驗,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借助激勵性語言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觀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音樂鑒賞能力,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向師性較強,經常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和干擾,對此,有一種現象可以印證學生的這一主體特點,即一般學生喜歡哪個教師,就會喜歡這名教師的課,反之亦然。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應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互動,運用語言激勵學生,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帶領學生了解音樂作品,并激勵學生學唱相關的作品,通過激勵性原則凸顯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采用激勵性語言時應注意合理與適當,盡量貼合學生實際,不要過度浮夸,要讓學生覺得真實可信。
以人音版第二冊第七課舉例,在教授《大海搖籃》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通過聆聽和學唱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歌曲中所蘊含的美,在學生合唱后,教師可以說:“哎呀,同學們唱的可真有感覺,老師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藍藍的海水、靜靜的沙灘、幽幽的漁火、靜靜的港灣。”以此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從風景、音樂、舞蹈等方面讓大家感受到大海的柔情蜜意,體會海邊兒童的生活情趣,激發學生對大海的向往之情。之后,教師可以用“同學們這么認真聽講,老師相信你們一定可以將這首歌曲學的非常好!”此類的激勵性語言保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確保學生可以帶著熱情學習賞析音樂。
二、借助激勵性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思想意識尚未成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勝心,那么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這一主體性特點與激勵性原則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開展良性競爭活動,設計一些有關音樂常識或歌詞識記的課堂競賽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競爭中掌握知識、牢記知識,體會音樂的魅力,明晰音樂學習的實效性[2]。為了保證激勵性活動的有效性,對于獲勝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獎勵,提醒其不要驕傲,再創輝煌;對于失敗的學生,教師也要予以一定的鼓勵和肯定,促使其再接再厲,勇攀高峰。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一些歌唱能力較好的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歌唱比賽,或者鼓勵學生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樂器,促進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個性化發展。
以第四冊第二課舉例,在教授《賣報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通知學生提前準備,排練一個同名話劇,讓學生自由扮演不同的報童,在背景音樂中模擬報童的叫賣聲,體會報童等派報時的焦急,感受報童內心的凄苦,表達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期盼。之后,音樂教師可以請其他教師前來觀摩欣賞,評一評誰是模仿的最像的小報童,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主動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識,揣摩報童的心理變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自主性,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
三、借助激勵性榜樣加強學生積極性
小學音樂教師應意識到,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常識,學習一定的樂理知識,積累一定的音樂儲備,還要通過音樂達到一定的育人作用,感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學生樹立偉大的理想目標[3]。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有限,經常會對課本中涉及的人物和事產生濃烈的求知欲望,對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音樂教學的內容,帶領學生認識課本上那些著名的音樂家,以此激勵學生。
以第六冊第四課舉例,在教授《那不勒斯舞曲》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故事,結合其人生經歷體會其樂風變化,感受其多變的創作風格,并結合《那不勒斯舞曲》體會其人物評價“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時而熱情奔放,時而細膩婉轉。他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充滿激情,樂章抒情又華麗,并帶有強烈的管弦樂風格。”以此激勵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樹立遠大的理想,經歷挫折仍不忘堅強與樂觀。
四、借助激勵性評價獲得學生反饋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依據激勵性原則展開正面引導性評價,以此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優勢與仍需進步的地方,進而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在評價對象上,教師應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激勵評價方式,要緊密貼合每一個學生的學情特點,客觀反饋學生的學習進步與成就;在評價內容上,教師應盡量保障評價內容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評價學生在學習前后價值觀上的不同表現,以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審美情趣變化等等,只有評價內容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才會具有一定的全面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激勵性原則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上將會給教學效果的呈現帶來質的突破,每個小學音樂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激勵性原則帶給課堂教學的顯著作用,并在不同的課堂環節選擇不同的激勵手段達到具體的教學效果,除了文中提到的激勵方式,教師還應該積極探索其他可行的方式或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達到小學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龔曉紅.讓激勵性評價成為課堂最美的音符——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之淺思[J].教師,2020(22):107-108.
[2]顧春衛.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激勵性評價策略的有效應用[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2.
[3]尚海.如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激勵性原則[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