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合理融入德育,可以為學生理解、吸收知識提供新方向和視角,有助于學生學科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的綜合培養目標。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時,要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模式,充分挖掘利用課本知識包含的德育素材,同時注重教學延伸與拓寬,為德育找到良好的實施方向。這些都是打造高質量課堂,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收獲與成長,促進知識教學預設目標良好落實的教學實施過程。
教師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結合教學知識點做適當的延伸與發散,給學生理解吸收新課內容提供良好的學習方向。教師要讓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展開,尤其是在給學生介紹一些偏理論性的知識內容時,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選擇。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實效,教師應延伸自身教學思維,如給學生分析解讀知識點背后包含的一些趣味故事。這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德育要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多樣化的體驗。這樣的背景下學生不僅會對學習產生深刻的印象,知識的理解吸收也會更加充分,這才是有效將德育融入課堂應當采取的培養方法。
例如,在講解教材中《有趣的七巧板》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介紹七巧板。這些背景知識的介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七巧板,也會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好奇。不僅如此,它還潛移默化地將德育融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人的智慧。還會帶給學生非常正面的激勵,讓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更加積極投入,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教師要關注學生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學生學科能力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教學過程需要強化培養的能力。教師可以透過一些實踐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創設來滲透德育,可以多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或者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帶給學生一些引導與啟發。這會讓學生有更綜合的學習感受與體驗,學生不僅可以基于實踐任務的完成很好地進行知識的應用,大家也會思考活動背后體現的一些道理,認知會得到拓寬,并且有助于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這才是德育教育功效的良好體現。
例如,在教學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想象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的實踐活動既能讓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又受到了環保教育,會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且將環境保護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中。這樣的教學結合很好地體現了德育的含義,也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探索的空間,是構建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有效教學過程。
教師應結合數學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情感,這也是德育的體現方式,還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更為多樣化的體驗與感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不同的知識要點背后會包含不一樣的學習方向,并且能引發學生的一些思考。教師在教學這些內容時除了要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知識要點,也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產生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基于情感教育的融入讓德育可以在課堂上得到良好滲透。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基本了解各種角后,教師可以做一些教學延伸。教師依次向學生出示國旗與紅領巾等物品,首先讓學生認識國旗和紅領巾上分別有哪些類型的角,進行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回顧。隨后,教師講解國旗與紅領巾的意義與關系,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接受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又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這部分學習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比如通過讓學生統計奧運獎牌數這一環節,向孩子們適時地滲透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內在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德育在課堂上有很好的滲透空間。這些教學結合給學生理解知識點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更深刻的學習印象,從整體上提升了數學課教學的綜合質量。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