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武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體制不斷的推進與深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觀念也正在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其中,主要的教學工作不但需要給予學生系統地講解基礎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整體綜合素質。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從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層層推進教學的進度,將每一個教學工作的環節相關聯,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更大地提高。本文主要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的影響因素和相關教學策略做出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引言:為了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高效性,應當及時的改變和完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手段和方法時,促使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和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展。
1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創設的因素
首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老師充分明確教學目標,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增強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并積極地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和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積極面對、分析問題,拓展學習思維,能夠科學合理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去解決問題。因此,為了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展,老師應當確立教學的目標,尊重學生在學習道路中的觀點表達,以此融入教學的內容設計中。
其次,構建有效性的課堂教學,還需要創設教學活動,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并在老師精心構建的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充分集中注意力去研究和解決問題,并在不斷地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發表自已的觀點,同時在學生之間發表對知識探究的觀點時,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補充和拓展,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在老師強化了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還需要構建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交換各自掌握的知識和學習經驗時,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
2提高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1營造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和培養,使教師能夠做到讓學生深刻的進行學習和熟練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讓教師和學生在輕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中,降低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促使教師和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得到有效地發展。以此能夠正確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提高和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的自信心[1]。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中,為了能夠有效營造出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表達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想法,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得到有效拓寬,比如,在這一節課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學生實際體驗到的現象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如:學生體重的增長和減少的現實情況,老師就可以運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學生體重的變化。小王同學的體重相比較于上周一共增加了3kg,小劉同學的體重相比較于上周一共減少了2kg,為了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示出學生的體重增長值,老師運用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來體現體重增長值。經過老師所舉例子的直觀呈現,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并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在依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現象,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構建教學情境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且對于全新的數學知識,常常存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因此,老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特點,構建教學情境,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老師所構建的課堂教學情境中,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數據的集中趨勢》中,老師可以結合這一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比如,對于平均數的知識教學時,老師可以構建問題情境,將問題直接引導出來,并通過對比的形式。如:小王同學的各科成績分別為英語85,語文78,數學85,歷史73,小劉同學的各科成績分別為英語73,語文80,數學82,歷史83,問小王同學和小劉同學哪位的平均成績比較高?通過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能夠很快的進行解決,從而得出相對應的答案,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和掌握這一節課的知識,老師可以進一步強化問題的內容,如:英語,語文,數學,歷史四科的成績按照2:1:3:4的比確定,那么在計算小王和小劉同學的平均值應當怎樣計算?通過強化問題的引導,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這種問題時會感到一定的好奇,老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初步的了解加權平均數的含義,以此讓學生能夠形成初步的認識,從而在老師進行問題的解決時,學生能夠有效區別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區別,進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2.3組織教學活動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有效地開展,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學習的意識。并且,學生深入地探究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時,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同時為了能夠更好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而在小組的成員分配上,能夠促使學生在互相幫助學習的小組氛圍中,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共同提升,以此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圖形的旋轉》中,老師就可以組織教學的活動,讓學生能夠依據多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旋轉圖形的設計,其中可以運用到軸對稱、平移、旋轉等方式進行圖形的設計,在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中,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身想法,并在小組內成員共同進行圖形的設計之后,可以讓各個小組進行圖形設計的經過和運用的具體方式,以此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通過結合每一位小組成員的想法,設計出比較特別的圖形,并在學生進行圖形的形成過程解答中,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維得到增強,并且在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結束語:總之,在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落實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內容設計時,應當依據每一個學生實際的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各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設計與完善,并在老師的教學進度引領下,培養每一個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方廷.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
[2]田海燕.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
[3]鮑柏芝.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文理導航(中旬),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