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要:當下這個時代已經成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時代了,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至關重要,它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學生接觸科技發展的墊腳石。本文以活動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活動教學的特點,研究活動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即策劃活動方案、吸引學生興趣,教師主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活動教學;應用實踐
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學習起點,將教學活動作為手段,讓學生在玩耍中實現學習、在學習中玩耍。七、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中且活潑好動的階段,因此活動教學的教學形式很適合他們。在教師的領導下,精心策劃課堂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活動氛圍中進行學習。
一、活動教學的特點
1.課堂實現開放化
借助活動實現教學,不但改變了以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封閉性,使得課堂呈現出的教學內容、教學地點以及教學時間都轉化成開放性,進而使得學生處于動態的、立體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之中,還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攫取知識和收獲成果的學習目標。此外,這種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2.教學內容動態化
在我們普遍的意識中,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由老師思考、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效果也都是由教師主導完成的。然而活動教學對此有所不同,它在實施過程中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因素的特點,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或效果,并且活動教學涉及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因此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對于活動的興趣和學習感受來決定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并以活動主題為核心對學生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知識拓展,從而調整教學內容。
3.活動教學實踐性
活動教學的本質是指學生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理解與學習知識,并從中感悟學習的價值。這也是學生可以在該種教學方式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原因,同時借助活動來解答提出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此外,初中生正處于懵懂的小大人時期,自認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其實又不知道,好奇心很重,且活潑好動。對此,活動教學實踐性的特點恰恰與其符合。
二、信息技術教學在活動教學中的應用
1.策劃活動方案,吸引學生興趣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認識能力,并且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和認識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不同年級的學生所表現的整體差異是比較大的,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與見解都不相同。因此,為了確保教學活動可以在學期內順利進行,避免課堂教學活動的盲目性,教師在進行活動教學之前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方向和學習情況來策劃具體的活動方案,隨后依據活動方案中確定的活動目標、方法和內容等流程環節進行教學。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活動中每位同學的動向、狀態,依據活動進行情況及時調整活動方案;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幫助。
比如在教學如何借助計算機開展小報設計時,教師需要先向介紹該活動的價值以及設計過程中可能會用到的一些計算機小技巧等,再向學生展示優秀的小報,然后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剛開始學生們會很興奮的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確定好自己小組的制作框架后積極地進行實踐。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每周會有一節,為了能夠獲得一個理想的成果,我給了學生們六周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并為他們確定好的進度,即第一周為查找資料、確定主題等準備工作,第二周為規劃版面和報頭,第三、四、五周就專攻小報整體的制作,第六周就是展示、評價學生成果。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教師再為每個小組指明一位計算機能力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周向老師匯報小組進度。另外,因為初中生的知識容量少,也容易三分鐘熱度,對此教師應當改善教學方法,將直觀性的學習任務轉化成抽象性的活動過程。將此次的小報活動劃分成多個任務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降低任務難度,一點一點攻破難題。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按照劃分好的任務進度執行,既有利于確保活動的順利完成,又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參與熱情。
2.由教師主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活動的實質就是有學生的參與,是依靠教師、學生共同協作實施的一個過程。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主導整個活動的方向,掌控活動的組織、進行過程;學生則是整個活動的主體人物,會影響活動的動向,并能夠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實際的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時刻關注活動進程,還要及時鼓舞、指導學生思考、分析活動中遇到的難題,與小組成員一同找到解決方法。另外,教師還應當在整個過程中用積極、肯定的態度和言語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否則會磨滅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對于整個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要不吝嗇地進行夸獎,對于那些態度不積極或者能力欠缺的學生也不應當批評,應該用鼓勵性的言語激勵他們多加學習,增加學生的信心。
活動完成后,教師可以安排各個小組進行內部討論,探討此次活動的整個過程有哪些表現好的地方、哪些表現不好的的地方,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活動心得,歸納自己學習到的知識以及對下一次活動的期望和自我要求。課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制作的活動作品依據主題進行匯總展示。這樣不但有助于向學生表達教師對他們作品的肯定,還有助于教師、學生進行比較評價。這樣學生可以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作品與優秀的作品之間的差距,尋找自己應當改進的地方,也加深了活動教學的感悟。
三、結束語
依據我對活動教學實踐的分析與研究,我認為,借助活動實現教學的確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依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使用活動教方法,不但大大改變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還極大地改善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活動教學將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動手能力為重點,在提高學生思考、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探索、創造能力。因此,活動教學方法是非常值得信息技術教師應用到課堂教學的一種創新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張曉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探索[J].考試周刊,2021,{4}(52):107-108.
[2]單紅軍.基于深度學習課堂構建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求學,2021,{4}(16):5-6.
[3]趙統順.支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21,{4}(0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