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蓉
摘要:幼兒園教育是兒童的啟蒙教育,是對幼兒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開發培養的起步階段,其中德居于首位,是對兒童“素質教育”展開的重中之重,也是兒童成長的根本。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重視并加強開展品德教育工作,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人民薪火傳承的智慧結晶與精神理論,依據其開展幼兒園品德教育可以有效保障德育教育的成效?;诖?,本文以幼兒園為背景,以品德教育為線索,以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兒童美德為目標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品德教育;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發展至今,已成為我國主觀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其中蘊含的精華與精髓使兒童能夠學習傳承到國家、社會、人民所提倡的正能量文化,有利于培養兒童的美德,促使兒童自覺傳承中華文明,埋下一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種子。新的教育改革中提到,幼兒園重在教育兒童的內在,而不是教學兒童的外在,過早的知識教學會讓兒童迷失自己的本心與初衷,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品德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規劃、有針對、有系統的培養兒童的道德素養,帶領兒童樹立眾多的良好意識,提高兒童的思想覺悟,為兒童的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傳統文化培養兒童美德的重要意義
(一)樹立兒童的勞動意識
活動是幼兒園中常見的教育形式,也是符合兒童學習能力、發展特點的有效教育方式。教師在依據傳統文化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為兒童提供安全無隱患的實踐機會,讓兒童在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與卓越,體會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明白勞動是傳統文化之所以優秀的重要因素,進而樹立兒童的勞動意識。
(二)開發兒童的認知能力
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不竭動力,可以為兒童的自主探索、活動參與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有效的保障。反觀中華傳統文化,其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凝結了眾多歷史事物,蘊含了豐富的娛樂元素與知識經驗,具有強烈的趣味性,正好符合兒童個性化發展的趨勢[1]。因此,運用傳統文化開展幼兒園品德教育對兒童來說是新鮮的,可以快速激發兒童學習興趣與參與興趣,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開發兒童的認知能力。
(三)豐富兒童的禮儀知識
幼兒園教育活動多為集體式、游戲式,是需要多人配合才能開展、進行、完成的活動,這也為兒童與人交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傳統文化品德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兒童遵守規則、友好合作、互幫互助等禮儀知識,進而不斷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趁此機會讓兒童學會大量的禮貌用語,促進兒童之間的友好交往與有效交際。
二、運用傳統文化開展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在環境創設中融入傳統文化
幼兒園品德教育應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情況融入傳統文化,對幼兒園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靜態布置與動態創設。蘊含中華文化的環境創設可以有效樹立兒童的觀察意識,吸引兒童自發觀察身處的園區環境,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展開思考,鍛煉其理解能力與想象能力。
例如,我在幼兒園教室走廊里畫上一個個內容豐富、情節相連、象征中華文明的古代故事,比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孟母擇鄰等,其色彩多變、情節起伏、內容有趣,我不需要刻意引導,兒童就會自覺前去閱讀、討論、領會,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有所感悟;又如,今年正值我黨100歲誕辰之際,很多單位和團體都組織舉辦了慶黨百年活動,我也可以學習借鑒這一精神,將本班活動室布置成慶黨生日的主題,在陽臺、走廊、門口柱子等場所張貼黨的紅色故事,弘揚黨的紅色精神,向兒童講述長征故事、紅船故事,盡管此時的兒童并不了解中國共產黨及其歷史、精神,但在這一氛圍感染下,兒童已產生愛黨、信黨、護黨的思想萌芽,進而感受中華文明的無窮魅力。
(二)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
集體教育泛指教師在幼兒園中針對兒童主體開展的教育活動,是依據教學目標、兒童的特點所設計的有針對性、有規劃的特色教育活動,兼具活動性、游戲性、啟蒙性等多種特點,可以讓兒童主動、樂觀、積極參與其中?!吨改稀分赋?,幼兒園教育內容可分為五大領域,分別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所指代的中華文化與文明是不同的,起到的品德教育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應依據各個領域的教育目標開展具體的教育活動,對兒童進行引導,支持兒童的自我思考與探究,組織兒童展開互助合作[2]。教師應注意,不同的領域所引用的教育方法與技巧也是各具特色的。
在健康領域中,教師應致力于幫助兒童強身健體,提高其身體素質,然后引導兒童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運動中具有協調安全的動作,并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這一方面,我將傳統民間游戲引入到品德教育中,比如小馬過河、跳格子、翻花繩等,以此培養兒童對傳統游戲的興趣,體會其背后的傳統文化,協調發展自身的跳、跑、動等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樹立兒童的集體意識,懂得分工合作、良性競爭,形成謙讓、友愛等傳統美德。
在語言領域中,教師應致力于鍛煉兒童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兒童科學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引導兒童在語言活動中說傳統文化、悟傳統文化、樂傳統文化,體會語言的魅力。在這一方面,我帶領兒童朗讀兒童詩歌,在簡短又富有趣味的詩歌中感受語言的押韻與節奏,讓兒童學會如何用語言描述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要確保兒童掌握一些日常的禮貌用語,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在藝術領域中,教師應致力于引導兒童感受美、展現美、創造美,使兒童形成一定鑒賞美的能力,提高兒童的審美意識。在這一方面,我從音樂、美術等角度展開教育,讓兒童聽民謠、看國畫,感受地方民間特色,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在區角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
區角活動是指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依據不同區角設置的教育活動,具有多樣性、個性化等雙重特點,在實際活動中,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角展開自主活動或合作活動[3]。比如,我在本班設計了益智區、表演區、美工區等區角。孩子們可以在益智區玩自己喜歡的七巧板,在傳統游戲氛圍中隨機拼成動物、人物、景物等,以此鍛煉兒童的想象能力與組織能力;兒童還可以在美工區玩自己的喜歡的黏土、剪紙、折紙等活動,以此鍛煉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民族傳承的根本。每一個中華兒女,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應注重學習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遷移內化,形成自己的品質道德。兒童作為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作為幼教的我們更應加強開展品德教育,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兒童美德,有效保障兒童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佳琳.以人為本以德立學——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十四五”成都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2021:3.
[2]吳慧麗,環榮仙.扣好幼兒德育的第一??圩印獪\談幼兒園德育工作實踐[J].好家長,2021(11):76-77.
[3]練榮嬌.幼兒園德育活動的實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1(1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