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剛
【摘要】由于課程具備基礎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學生在語文課中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大概率關系著學生日后的學習與成長。但有很多學生,由于初入學校對新環境不適應、缺乏學習的正確態度與方法、對本課程缺乏興趣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小學這一語文學習的初始階段就比同齡人慢了一拍。“學困生”也就是指的這類學生。面對這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合適的策略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困生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再適合當今面向小學生的教學。然而與此同時學困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一個班級中,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對學習缺乏動力甚至對學習持逃避的態度,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困難,最終的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總是“吊車尾”。教師要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就需要先搞清楚這類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困生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家庭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系。很多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使孩子形成驕傲自我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后,很難適應有規則秩序的學校生活,也并不服從教師的約束。當然,還有學困生的形成與學生自身性格有關。有的學生天生好動活潑,注意力總是被各種東西吸引,也就不能很專注地對待課堂。還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時需要更長的時間。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打擊,從而漸漸地喪失了學習動力。
一、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并且是初次步入校園開始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學習方面往往缺乏長期明確的計劃與目標。而這一點在學困生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教師要在這一方面幫助學生。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能力為不同的學生設立相應的教學目標。一些學生存在著學習進度較慢、或者基礎薄弱等問題,如果教師在此時再強行要求他與正常進度的學生一樣完成任務或達到一定的水平,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反作用。因此,因材施教是十分科學的方式。孔子曾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我們也不應該僵化單一采用一種方式。學困生由于成績較差、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常常成為課堂上被忽略的群體。而如果教師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使他們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忽視的群體,那么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也會改善很多。
二、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育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具有自己的性格。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在家庭之中大多處于中心位置,時刻受到父母家人的關愛與夸獎。然而學生步入學校之后,開始與幾十個同齡人一同學習與生活。身邊驟然多了很多同齡人,學生不再像在家中時刻受到關注,在學習上遇到問題與苦難后,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答疑,很容易受到打擊。另外,還有一種類型的學生,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并不能時刻關注到孩子。這種類型的學生因為不被關注,在學習上常常會表現為膽怯,遇到問題就逃避。因此,在面向小學生的教育中,鼓勵式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表現對學生的鼓勵與贊言。這種積極正向的教育往往會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注意這些鼓勵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具有針對性的。學生的年齡雖小,但心靈卻是十分敏感的。如果教師采用模式化、統一的鼓勵,并不仔細了解學生的進步與優點,同樣會給一些學生帶來打擊。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多展開一些學生表現自我的活動,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重要性。
三、在課堂上保持鎮定
教師講好一堂完整的課,不僅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更要在課上發揮自己的氣場,能夠主導課堂的氣氛,帶領學生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去。這一點對小學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一學段教師面對的學生大多處于十二歲以下,正處于調皮好動的階段,且還沒有完全形成遵守規則秩序的良好習慣。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加教學中,遇到了課堂秩序不佳、教學被打斷甚至出現突發狀況的情況,一定要保持鎮定。保持鎮定、能夠機智化解突發狀況也是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另外還要注意,教師如果此時想要繼續進行教學、讓學生不再關注別的東西,需要以恰當巧妙地方式來引導學生的關注點。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當教師在教學時,有一只小鳥飛到了教師的窗臺上,一些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被轉移甚至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在此時直接將小鳥趕出去或者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似乎都不算是最佳的方式。其實,教師在這時可以發揮語言的作用,微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看,連小鳥都在傾聽我們正在學習的課文內容,那么接下來就請同學來有感情地為小鳥朗誦這篇文章。”我們應當時刻記得,教師在課堂要有一定的氣場,但這氣場并非一定要靠嚴厲的批評與嚴肅的表情,教師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在學習的海洋中遨游。
結語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要想解決學困生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多種角度出發。要先了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對所有學生懷有關愛之心,不論這個學生是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調皮搗蛋的學生,抑或是不善于表達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朱曉琳.等待,讓課堂開出和諧之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