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掌握除法豎式計算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為了能有效克服除法豎式教學現狀不樂觀的情況,教師必須研究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在計算時同一出現的錯誤,及時總結、歸納容易出現的錯誤類型,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有哪些。
【關鍵詞】小學數學;除法豎式計算;錯誤類型;錯誤原因
引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了解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就首先要知道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困難所在,才能夠進一步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進行診斷,而有效的診斷就必須要立足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在解題時的真實思維過程,而不能夠僅僅將教師自身的推斷作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每個小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不同學生可能會在各種角度出現解題錯誤。為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學生在進行除法豎式計算時,出現錯誤的主要類型以及錯誤的原因,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思路和參考。
一、出現除法豎式計算錯誤的類型分析
眾所周知,每個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會犯錯誤,但是引導學生將錯誤收集并利用,不僅不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反而還能對學生自主掌握知識、技能,起到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形式。在除法豎式計算過程中,小學生很容易出錯,經過實際的教學實踐調查可知,除法計算錯誤的類型主要集中在零的問題上,其中,商中間有零以及末尾有零的情況是較為常見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學生還存在明顯的試商錯誤。與此同時,因為除法會綜合加法,減法以及乘法的知識,因此學生在進行除法豎式計算時,也容易暴露自己在加法,減法和乘法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上就是小學生除法豎式計算出現錯誤的主要類型。
二、小學生除法豎式計算錯誤的錯因分析
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活動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家長,都會直接將錯誤的原因歸根為學生在計算時的粗心和馬虎,甚至有些學生自己也認為是自己粗心的原因。毋容置疑的是,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心理還沒有足夠成熟,因此會很容易在解題時出現粗心的現象,但是如果不仔細分析出錯的原因,那么無法幫助學生找到根本解決途徑,必然也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目前,國內學者會合理的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大致劃為三類:第一類,學生自身粗心、大意造成出錯。第二類,學生對于知識概念不清、計算法則模糊。第三類,學生對口算掌握的不熟練導致計算錯誤。
(一)整理知識框架避免計算錯誤。普遍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體現著前后銜接過程中的嚴密性、系統性,同時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也是建立在原有知識根基上產生的,整理和歸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明確新知識的發展歷史也能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學生出現概念不清晰、計算法則模糊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是與沒有及時整理和總結知識點有關。比如,在教學完小數除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單元的前四個教學內容所需要的知識和概念進行整理和歸納(如下表所示),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到,呈現的支撐性都是圍繞整數除法的,教師又通過梳理,得到了以下知識脈絡圖(如下圖)。學生在學習時,如果有關下面任意一項的知識、技能發生了模糊、生疏的情況,都可能導致學生難以正確理解和接受新知識,從而影響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因此及時構建和整理知識點框架也有助于避免計算錯誤的出現。
整數除法
(二)缺乏經驗容易導致計算錯誤
在小學數學除法豎式計算過程中,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與自身的學習經驗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例題所示(下圖所示),這兩道例題所考察的都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過程,同時被除數也都是除數的倍數。但是不同的地方是,第二題中商的十位數字是0,雖然只有這一點不同,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題目的難度就有所增強了。
對于第一道題來講,學生在計算時,第一步就是要用被除數上,也就是百位上的4去除以4,然后得到商為1;第二步,用被除數十位上的5除以4,這時候商1且余1,;第三步,將余下的1變成10,然后與個位上的6一起合并為16,再除以4,商4,可以得到最終的結果是114。對于第二道題來講,第一步和第一題是類似的,都是得到商1,但是第二步則是被十位上的3除以7,因為不能夠整除分開,所以商得到了0。但是在除法學習中,學生普遍的沒有接觸過這類不能整除的題目,因此在日常做題過程中,當學生遇見這類數學題目時,就比較容易因為自身缺少知識、經驗而產生能錯誤,在計算時出錯。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計算錯誤也是學生自主創造出的學習材料,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錯誤同樣可以成為學生鍛煉和發展的機會,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通過總結歸納、積累經驗避免計算錯誤。
參考文獻:
[1]李凌霄.追“錯因”之本,溯“障礙”之源——小數除法豎式計算錯誤及其對策淺析[J].學生課堂,2017,(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