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瓊達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級管理趨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方向發展。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關系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筆者從班主任的服務策略入手,結合管理創新理念,選擇適合班級發展管理策略,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服務者和組織者,其主要職責就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教師要從自身出發,為學生做好典范
教師是學生身邊最好的學習典范,教師的一些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也是學生直接的模仿對象,甚至教師的一些言行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從自身做起,利用自身的影響力,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比擬的。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著裝、語言、行為入手,全面提升自身的典范作用。其實,不僅教師外在的言行會影響學生,像教師為人處世的態度、面對困難的態度、性格等也會給學生最深刻的影響,有的學生會模仿,這對孩子的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在傳統班級管理中,口頭說教是最常用的方式,或許初期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時間一長效果就不夠明顯了。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將自身的魅力展示出來,讓學生真正從內心中信服。如,在班上開展文明禮貌教育,教師首先要從自身開始,講衛生、不罵人、講誠信、堅守自己的崗位,然后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典范,鼓勵學生向老師學習,如果教師都做不好,那么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讓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師在要求學生學習時,自己先要做好學習的榜樣,同樣,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自己先要遵守紀律。總之,教師要將自己打造成學生學習的榜樣,讓自己成為一面旗幟,讓學生有目標,有方向,進而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完善班級干部團隊,強化學生自我管理
初中學生尚處于青春期,想法多、逆反心理強,如果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采取強制措施,很容易刺激學生的逆反心理,進而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所以,班主任要注意班級管理方式,采取學生自我管理方法,通過競聘等形式,組建班級干部隊伍。通過這種競聘的形式,讓學生民主選舉自己認可的隊伍,讓學生與班干之間相互監督,同時,班主任還要依靠班委來建立班級自我管理模式。另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服務學生成長,學生仍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所謂的管理,就是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通過不斷鍛煉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進而全面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在安排班級衛生值日時,要注意分工明確,有的學生進行分組管理,有的打掃衛生,有的拖地,等等。以后除了照此分工之外,還要進行角色輪換,讓每一個學生都去體會不同分工的不同工作內容,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衛生工作的正常進行,還可以增強學生不同的體驗,加強學生鍛煉,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衛生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
三、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在強調班級管理的民主化的同時,不能離開制度的約束,制度是確保班級正常運轉保障,因此,必須健全班級制度建設,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班級管理制度要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除了已經在執行制度之外,還應該重視不成文的制度規范,讓這些已經成文、不成文制度形成合力,成為規范學生言行的制度。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快速成熟時期,班級的相關制度建設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背景下,完善制度體系。制度建設要注意公平公正,要賞罰分明,要對班級管理起到應有的規范作用,讓學生真正信服,真正執行起來。同時,班級管理制度屬于長效機制,是長期規范學生行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保障,這對于初中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值得強調的是,要逐漸形成約定俗成、不成文的規定,比如班風學風、思維習慣等,形成班級管理合力,加快協調班級管理效率,盡快形成融洽的管理氛圍,促進學生和諧相處。另外,班主任還要引導學生制定班級宣傳口號、目標等,以此來凝聚學生意志,與學生一起共成長。同時,在班級內還可以通過班會等加強對班級管理規范的宣傳,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班級管理制度,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循序漸進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強化情感教育的效能
初中時期是學生心理快速發展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表現欲望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認同,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務必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用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并在情感引導下,給學生更多的情感引導,以提高學生管理的質效。第一,對學生的錯誤要辯證地看,多給學生機會。如,初中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的學生課上小動作還多,面對這樣的問題,班主任不能采取硬性手段,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實際,在合適的機會,對學生采取個別談話等形式的教育活動,也可以借助主題班會、家校合作等形式,研究學生群體現象,挖掘問題原因,并站在學生的位置上進行思考,盡可能緩解師生矛盾,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第二,班主任要堅持用愛心管理班級,多理解學生,通過感恩教育等形式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性格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會因為家庭因素,導致學生性格缺陷或者心理自卑等問題,尤其是家庭困難學生、單親家庭等特殊情況,學生心理更加脆弱,內心更加封閉,自我保護意識更加凸顯。面對這類學生,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強硬手段,要多關心,在工作中要融入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如在作業批改評語上,多交心,少批評,期末評語上給與更多的尊重和認同,同時,不定期的進行談心談話,通過關心關愛給學生更多的呵護,進而讓學生敞開心扉,盡快融入到班級的大家庭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創新管理形式,借助小紙條、心靈寄語等形式,通過書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克服學生的社交缺陷,當然,心靈寄語還能以強烈的真摯情感直擊學生內心,以提高情感教育的質效。
綜上所述,管理說到根本還是服務,班主任的角色與其說是引導者不如說是服務者,因此,班主任必須從服務的角度出發,服務好學生成長,服務好班級環境建設,進而實現班主任的終極價值。
參考文獻:
[1]小議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常見問題及對策[J].魏小英.學周刊.2015(29)
[2]中小學班級量化管理的創新措施[J].劉廣瓊.教學與管理.2015(25)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