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英
摘要:隨著語文教育的發展,教育界對學生有意義感的閱讀生活的關注度提高。語文學科的閱讀,既是學生學習語文、掌握語文知識所必備的技能,同時,閱讀又是教師課堂教學,傳遞信息以及構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聯系的有效教學手段。本文立足于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下面四個方面出發,對如何建設有意義的兒童閱讀生活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閱讀;方法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215
前言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情懷的學科,在閱讀之中,學生可以領略到豐富的文學知識,感懷偉岸的人生品格,體會感人的暖心故事。以往的語文課堂多忽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殊不知只有豐富知識儲備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點較為繁雜,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從而帶動語文成績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們立足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班級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理解能力,推薦適合學生們閱讀的文學作品。并在課堂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趣味性的知識點,這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心理與生理特點出發,有助于更好的推動語文高效教學進程,進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學習途徑,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其獨有的文化意義,是作者們悉心創作的經典作品,了解課文結構有助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掌握文章結構進而達到層層遞進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因為其思想并不成熟,在閱讀中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向學生講解閱讀習慣,養成正確的閱讀技巧,這有助于學生迅速體會到閱讀興趣,從達到主動投入語文學習的有效轉變。以《匆匆》一文閱讀為例,教師向學生講解正確的閱讀習慣,首先引導學生泛讀全文,這是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講述的內容,清晰文章結構脈絡。再次帶領學生詳讀全文,這次閱讀是為讓學生針對好詞好句進行勾畫,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標注,在教師講解之中,學生會根據自己不懂的知識點著重記錄筆記,大大提升了課堂的高效性與高質量。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要全文進行再次回顧行的閱讀,在這一遍閱讀時,學生要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意義。如全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學生會更加深刻的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在今后生活中不能拖延,珍惜學習的時間,給自己的青春不留遺憾。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對于學習發展都有巨大的幫助。
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加深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逐漸普及,多媒體設備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在語文教學之中,作為提升多樣化教學重要輔助設備,具有不可替換的重要作用。多媒體課件有生動、豐富、即時反饋等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十分必要,如在進行閱讀《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概讀全文,在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后,給學生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學生在觀看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革命前輩崇高的品格,在面臨日軍掃蕩時,他們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將日軍引向相反方向保護人民撤退。在狼牙山上,五位革命烈士抗戰到最后一刻,在彈盡糧絕之際,縱身一躍跳下懸崖。學生通過視頻,對于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五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是每一個學生人生成長為榜樣。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理解會更加深刻,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單單只是依靠文字本身,優秀的電影、話劇等等都是加深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熱血與生命為我們換來,當下的學生們應以此自省努力學習,接過歷史交托而來的重任,為構建更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三、增加課堂分享提升學生參與感
閱讀是一個人文學體驗,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很容易會覺得厭煩,教師應該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參與感,提升其自身對于閱讀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某一閱讀為例,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相互分享閱讀體驗。開展小組合作,有利于學生與學生針對文章知識點進行相互探討,更加全面的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如《魯濱孫漂流記》文章講述了魯濱孫因為船只失事意外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魯濱孫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在小島上獨自生活了二十八年,為了生存,他開拓土地種植農作物,還馴化了牲畜,解救了野人星期五,在幫助一艘船只解決暴亂后重新返回了自己的家鄉。在閱讀之后開展小組討論說說自己的心得。有學生說:“我們要學習魯濱孫的精神在絕境中也不能放棄生活下去的希望。”也有學生說:“在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向魯濱孫一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就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深度交流,有助于他們吸納彼此的優點長處,達到知識共享,最大化的提升課堂質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除了小組合作之外,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致力于開展閱讀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四、立足生活實踐體會文章深層內涵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優秀的的文學作品都是扎根生活為基礎進行文學創作,這樣創作出的文學作品具有更加豐富情感,讀者在瀏覽之中會有更加豐富體驗。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并不單只是提升的閱讀數量,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高質量的閱讀,全面吸收文章的積極因素,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實踐有助于他們聯系自身情感,從而達到體會文章深層內涵,進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標。以《珍珠鳥》一文閱讀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飼養動物的經歷,學生帶著這種心情再次閱讀全文,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作者飼養了一只珍珠鳥,他在一叢綠意盎然、充滿生氣的吊籃里安裝了一只鳥籠。這只珍珠鳥起初比較膽小,隨著相處膽子越來越大,經常陪在作者身邊,作者文筆溫暖,譜寫了一曲人與動物之間的愛的頌歌,表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教學之中,不僅僅有助于帶動學生加深文學理解,更能引發他們發散思維,用更加敏銳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事物,此時閱讀不再只是體會文字本身,而會變成一種樂趣,一種習慣,進而引導學生更好投身語文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將自身情感帶入課文,對于文章內涵有了深刻了解,對于提升學生掌握文章內涵、促進閱讀能力提升都有者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建設有意義感的閱讀閱讀方法和環境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文教育的多樣化和高質量。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有良好幫助,讓學生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愛上語文,提升學生自身語文素養。筆者將持續關注“如何建設有意義的兒童閱讀生活方法與策略”這一重要課題,立足日常教學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內心變化,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達到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王芳,宋遠航.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3)
剡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