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賓
摘要:對于每一個學科來說,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場所,也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所以,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就要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高效,高質量的課堂。為此,教師需要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出發,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不斷思考怎樣構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接下來,本文將圍繞于此,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展開進一步論述,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定的幫助,共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不斷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236
構建高效課堂,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師在努力追尋的目標。特別是針對于小學數學課程來說,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中來看,很多教師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將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全部放在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灌輸,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也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難以令人滿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多個方面去不斷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一、發揮課堂提問功能
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常見,但卻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并且是師生互動的主要途徑。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在專業知識上和經驗上的優勢,采用課堂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層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說,積極的課堂氛圍能夠抵消其對數學知識的畏難情緒。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去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添加趣味性的元素,促使學生進行更加主動的思考。
例如,教師在執教“小數乘法”的相關內容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曾經學過的“整數乘法”去引導學生。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27×64,在學生計算結束后,教師則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能夠快速準確的計算出整數相乘的結果,那么老師要在這兩個數字中添加上小數點,把這道題目變成2.7×6.4,同學們還能計算出結果嗎?”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學,并向學生提問:“小數的乘法和整數的乘法之間有什么不同呢?二者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系呢?”此時,學生經過學習,就能夠準確的回答教師的問題,起到鞏固課堂所學,回顧舊知識的效果。
二、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傾向,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但是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并未學生提出相應的探究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自主和合作探究活動,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直觀的感知數學知識,深入的思考數學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為學生解答疑惑,并維持課堂秩序,確保小組合作活動有序開展。
例如,教師在執教“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歸納總結教材內容當中的出現的各種多邊形,并探究各種多邊形的性質。在此期間,教師要版主學生的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分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有事做”,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深入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之后,教師需要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反饋自己小組的探究結果,再由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并對學生的發言內容進行完善和糾正。不僅如此,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添加一些競賽活動,比一比哪一個小組能夠又快又好的完成探究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
數學知識源自于現實生活,是使用數學的語言對現實生活進行量化的有效手段。因此,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建立聯系,也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可以說,想要讓學生更加興趣盎然的投入的數學課堂當中,就應當在數學課堂中添加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并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知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實現課后作業的生活化,除了為學生布置一些必要的練習題,還要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仍以教師執教“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選擇生活當中的事物進行面積計算。在此期間,學生需要利用一些工具進行測量。比如,有的學生選擇了家里的地磚作為學習素材,學生就需要使用尺子去測量地磚的長和寬,從而計算出地磚的面積,再通過數地磚的方式,計算出家里一共鋪了多少面積的地磚。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有效的復習課堂所學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說,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實現知識能力的提升,更能夠促進學生實踐能力不斷發展。
總而言之,創建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夠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模式,從而落實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顧歆.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11).194.
[2]邱華.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86-86.
[3]洪玉梅.有效課堂提問評價標準的應用研究——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理答》課例研究[J]. 讀天下(綜合),2017(13):18.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大仙學校大羅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