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超榕
摘要: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能夠貼合實際運用,對現代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數學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增強課堂趣味性,積極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數學的使用能力。本文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與學生情況,根據當代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培養學生數學在生活與學習中的應用能力而展開探討。
關鍵詞:應用能力;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27
新時代的數學課堂要求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綜合能力,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外,教師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因此數學教學不能紙上談兵,要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充分優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廣大數學老師應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手法,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分析
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優質的數學課堂質量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更能夠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然而受制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弊端。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與實施,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已在逐步進行教學完善,然而還有一些弊端需要數學老師積極面對并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1.1數學課堂枯燥無味無法吸引學生興趣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中重要場所,學生知識的獲取,數學技能的培養及數學思維的養成都來自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傳授學生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受制于傳統數學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數學課堂枯燥無味,一味的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失去了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天性愛玩,自制力差,容易被各種外界事物所吸引,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生上課無法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的原因之一。教師要積極改善傳統課堂中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優化數學教學,當代的數學課堂應緊跟新時代下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應用型數學教學,體驗型數學教學和拓展型數學教學。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模式,課堂的內容不能單一的以講解為主,而是要采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動手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也是當前大多數學課堂欠缺的教學方法。
1.2 應試教學下的畸形學習方法
學習是雙向的,既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也需要學生用對的學習方法,然而長期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學習偏書面化,題海戰術,而忽略了對數學的理解與應用。很多學生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進行題海戰術練習,做題方法,解題模式都套用固定的模板,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死記硬背概念和解題流程,而忽略了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與思考,這種畸形的學習方法只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死板的應用而失去了對數學的思考與分析。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從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到貨幣的認識,時間的認識,統計圖的學習等等都與生活中的應用息息相關,教師應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把書本上的知識轉變為生活中的知識進行學習應用,讓學生靈活的學習,靈活的做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1.3 采用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廣大數學教育者不斷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數學教學課堂,各種新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不斷創新的教學模式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教學的機遇也是教學的挑戰。現代教學提倡“探究合作式”“情景式教學方法”“生活化數學教學方法”“分層式教學方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已經過研究實踐并證明確實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然而卻并不適合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學生,筆者認為每位數學教師都應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習理解情況,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教學的變化,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探究合作式教學顯然是不可取的,剛入學的學生大腦沒有任何知識儲備,探究與合作是師生雙向開展的,低齡兒童的知識儲備量完全達不到與教師的雙向合作,因此教師在教學創新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可盲目亂用。教學模式是固定的,教和學卻是靈活多變的,要想真正有效提高數學教學,就需要教師要多變通,變通的前提是學生適應并認可該教學模式。
2.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從小學到高中,數學一直是所有學科的重點及基礎,基礎教育在不斷的進行改革,比起傳統應試教育,這不僅是對小學數學的優化更是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充分優化數學教學課堂才能夠促進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有效提升,讓學生對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優化數學教學也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的優化,這對教師也是一個挑戰,新課標的目標將進一步激勵著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及專業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出合理的教學內容,從備課,到課堂講義,課堂練習鞏固,課后作業及內容測驗都要進行優化,更好從日常教學抓起,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3.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探究
在新課標的推動下,大多數數學教師積極創新,從教學實踐出發結合學生學習情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在教學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上更加豐富,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廣大數學教師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各種途徑以達到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目的。
3.1寓教于樂相結合 提高課堂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對于數學學習來說,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方法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培養這一點上,教師要熟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生理狀況。首先從心理上來講,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上課容易開小差,從身體狀況上來講,小學生需要活動,休息,一節課四十分鐘很難堅持到底,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很多行為不受自身約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寓教于樂相結合,在數學課堂上適當插入與學習相關的小游戲,既能讓學生進行身體活動,也能放松學生的心情,讓學生通過數學游戲得到鍛煉,鞏固所學知識。例如金字塔算術游戲,在學習完加減乘除法之后,為了鍛煉小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的分組比賽,在黑板上畫上金字塔,每一個塔上都有對應的算術題,例如“5*(35-18)+7,24/6*2-6”學生們分為兩組,以接力賽的形式進行計算,哪一隊在短時間內先做完題并錯題最少的情況下獲勝,可以獲得一些實質性獎勵,類似的游戲極大的激起了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紛紛躍躍欲試,并且樂此不疲,該類數學游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思考狀態,通過快速的練習鞏固學生的學習知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學習接受能力設計出不同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性思維方式,寓教于樂相結合的課堂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3.2 創建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
數學的學習要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數學知識中的難點,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學習了《統計》的相關知識后,筆者布置了一個“調查學生愛好的小任務”,筆者給出了幾個選項“打籃球,游泳,畫畫,唱歌,跳舞”讓學生通過調查統計的方式作出柱狀統計圖,學生們積極性很高,結合成學習小組,在班級內進行調查采訪,把結果按照所學到的統計知識進行了統計,制作出統計圖。在學習《人民幣》一章節時筆者布置了“買賣任務”學生們分別扮演商販和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在購買,找零的過程中認識了人民幣,了解到了物品的購買方式和如何使用人民幣,相對于枯燥的課堂講解,通過這種活動探究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與重要性,學生通過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產生學習到知識的自豪感與滿足感,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
3.3將抽象的內容變為直觀的內容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據調查數據表明,70%的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之一是認為數學知識枯燥難學,抽象不易懂,這些抽象的知識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阻礙,小學生由于社會經歷上淺,缺乏生活經驗,導致了學生對一些成人習以為常的內容感到抽象陌生,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變的具象易理解,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把復雜的知識進行多媒體視頻播放或動畫演示,讓學生通過直觀地觀看而更加理解。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章節時,筆者把圖形的變化過程通過視頻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講解,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思考總結,軸堆成圖形的變化及特點。有效利用教輔工具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復雜的抽象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直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質量,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主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奠定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科目,其教學改革意義重大,望廣大數學教育者能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優化數學小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梅.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開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49-49.
[2]王慶春.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1):205.
[3]杜立英.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44.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