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新課改逐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初三階段化學學科的教學工作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教師不僅要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還要深度把握初三學生特殊的學習特點。盡可能站在引導者的角度上,為學生創建更加高效的化學課堂。本文將圍繞此話題,探討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鏈教學;初三化學;運用
前言:
初三階段中學生已經進入了緊張的備考階段,在這個時候化學作為一門新加入進來的學科,就成為了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重難點內容。這也給初中化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了一道難題,利用一年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基本化學思維,讓學生養成深度探究化學問題的學習習慣。
一、引導學生模仿探究,建立基本化學思維
化學學科的知識具有比較鮮明的獨立性,這門學科中的知識點和任何一個學科的交叉部分都不多,以至于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化學學科的時候不得要領,不知道應該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快速掌握化學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內容的時候,也應當注意到學生迷茫的問題關鍵,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模仿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最基本的化學思維。
例如:教學“元素周期表”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即便能夠將元素周期表背熟,但也不會應用其中的排布規律。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就需要思考更加創新的教學模式。
比如在課堂教學元素周期表的時候,教師先將元素周期表投放在多媒體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的整體特點,接下來教師為學生簡單講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讓學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不同部分,分別代表了怎樣的性質特點。比如Fe、Cu、Ag就是按照一定的金屬活潑性順序排列的,教學完這些基本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點,總結出更多的排列規律。通過模仿教師的講解方式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相關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建立初步化學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模仿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已經給學生打好了樣板,學生只需要比著葫蘆畫瓢,總結出更多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排列規律即可,這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化學知識。
二、引導學生小組探究,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初三階段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化學知識,但是要想真正入門化學,需要學生對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進行深度探究,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師講解與小組探究兩種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完成知識學習。
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化學反應的特點,教師特地為學生準備了多支實驗試劑,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將各種實驗試劑隨意混合觀察試劑接觸的反應。開展這種實驗探究教學的時候,教師會發現初三階段,很多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是線性的,思維方式往往具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比如學生拿到一只斐林試劑,就只知道使用著一只試劑做實驗,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每個小組得到一份化學試劑組,在實驗的過程中,每位學生拿一只化學實驗試劑,和其他同學合作讓化學試劑互相融合,觀察這些化學試劑相遇之后的各種反應,有些化學試劑相遇之后不會發生任何反應,但也有一些會生成沉淀或者出現氣泡。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來探索不同化學實驗試劑相遇過后的反應,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有有很多化學物質可以產生神奇的變化,未來學生學習其他化學實驗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學生也能夠更加清楚的知道這種化學反應是怎么回事。培養學生基本化學概念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綜合培育化學素養
在課堂上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思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很多教師卻會發現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探究時間,引導其在小組合作的幫助下完成化學知識的學習有時候并不能起到很顯著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初三階段,很多學生還不具備非常深厚的化學功底,在面對很多高難度問題的時候,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并不能夠快速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會浪費掉大量的課堂時間。為了解決這種矛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靈活轉變教學方式,比如在教學難度較高的內容是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綜合培育學生的化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一節內容后,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對二氧化碳的了解非常淺薄。雖然這部分知識對初三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過去學習的很多知識,讓一部分初三學生認為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害氣體,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迅速修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同時引導其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發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性,完成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給學生留出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自行翻看課本,看一看教材中還有哪些內容是自己之前不知道、不了解的,緊接著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大概講解。結合教材內容,聽完教師的講解之后,學生就能夠理解本節課的大部分知識,明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帶有探究意味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二氧化碳的特性是什么?”、“二氧化碳過量對環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你會如何解決二氧化碳過量的問題?”。先從基本知識開始提問,然后逐層深入,讓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一步步探究更加具有難度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化學知識,并且進行有效的化學思考,對培養綜合思維有較明顯的作用。
總結:
對于初中備考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在所有的教學方法中,探究式教學法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值得被廣泛地應用和推廣。為了保證學生獲得良好的備考成績,師生必須格外重視初三化學復習。教師不僅要重視高三化學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還要堅持教學方法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吳亞生.初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數碼設計(上),2020,9(12):144.
[2]張躍飛.“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4):153-154.
四川省安岳中學 64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