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應用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接下來詳細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路徑做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路徑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閱讀,因此閱讀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起到了促進作用。閱讀由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組成,課外閱讀對開拓學生眼界,豐富知識內涵,提升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實效性。
一、課外閱讀的應用意義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是學生閱讀能力獲得持續提高的有效辦法。學生能夠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詞匯量的積累和寫作方法的內化。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如果沒有課外閱讀學習的輔助,學生的語文素養會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學生只有通過大量有計劃的閱讀,進行閱讀方式的多元訓練,才能逐漸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大量積累了詞匯,并且理解了寫作方法,語文綜合能力也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目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課外閱讀面不寬
課外閱讀在現行小學語文教學要求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同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絕大部分語文老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越來越重視。然而,仍然有一些小學生不喜歡閱讀,或者閱讀面窄,閱讀量小。例如,小學中段的孩子大多傾向于工具性讀物和玩具類讀物;小學高段的孩子一般喜歡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通過分析發現,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等讀物的較少。如此下去,通過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營養自然就少了許多。
2、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受環境影響
第一,受家庭影響。一些學生家長認為只要掌握課本知識即可,未能充分重視語文綜合能力訓練。家長或生活事務多,或自身也不愛閱讀,不能在孩子學習時陪讀指導,不重視開展親子閱讀,居家時間大多用在看電視和手機上,這樣家庭中孩子的閱讀興趣自然不會高。
第二,受社會影響。社會的高速發展衍生了很多網絡語言和新興詞匯,有些小學生甚至把這些語言和詞匯搬到了生活和作文中,而對一些古詩、名言佳句卻掌握甚少。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那么,幾千年的民族文化智慧就難以得到傳承和發揚,也不能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和魅力。
三、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路徑
1、課外閱讀興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質發展,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內容。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講解的內容巧妙地與課外閱讀內容相聯系,以課上閱讀文章為基礎,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欲望。如,晏子使楚這一個小故事選自《戰國策》,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你們知道晏子生活的時期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發生嗎?有一本書叫《戰國策》,里面有很多你們喜歡的故事,大家不妨課下去讀一讀。”教師還可以在課堂閱讀指導中滲透閱讀技巧,讓學生更高效的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在講授《桂林山水》一課時,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比較明顯,可以引導學生重點讀懂這篇文章的總起句,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為理解下文做好鋪墊。讓學生從讀過的文章中尋找類似結構的文章,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教師在引導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時,不光要在課堂上有意營造良好的閱讀情境,而且要注重校園、家庭閱讀氛圍的構建。學校可以設置多一些課外閱讀空間,比如:班級圖書角、樓層書吧、圖書館等,為學生創建更好的閱讀環境,提供便利的閱讀條件,讓學生目之所及都有圖書,把閱讀當成課余時間的“消遣方式”。同時,學校要盡可能積極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們的配合。為了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倡導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交流。家長要主動減少手機使用時間,多和孩子一起讀書。
3、多方面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自主性
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傳遞給學生,通過課上教學對學生的正遷移影響,進而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運用這些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從讀物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學校也要通過多種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舉辦閱讀競賽、讀書月、讀書交流會等,來促進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注重節假日時間的利用,鼓勵學生在寒暑假里積極參與課外閱讀中,這樣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同時,有必要培養全家閱讀的優良家風,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書籍,提高閱讀自主性。通過配置鄉村農家書屋、城市閱讀空間等讓孩子們課外活動多一份閱讀的選擇,為營造文明鄉風、創建文明城市等精神文明建設做出努力。
4、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可以與課本內容相結合
教師在指導孩子們課外閱讀時,要注重結合課程標準所明確要求的學習內容,把課內語文知識與課外閱讀欣賞有機結合起來,針對小學生年齡段和認知特點推薦課外閱讀文章和有關書籍。這樣不僅有利于課內學習內容鞏固消化,還有利于進行課外知識拓展,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教師在教學某篇課文時,在教學之前布置預習,尋找與這篇課文相關的文章、書籍提前閱讀,這樣一來,就能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加清晰的感悟。因為小學生自身原有的知識積累是膚淺的,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選擇適合其年齡段的課外讀本,中高段學生要擴大閱讀面,可以從閱讀童話、歷史故事,擴展到中外名著,學生在閱讀文章和書籍中就能豐富知識,發展素養,提高寫作能力,體味人生哲理。
結語
由此可見,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幫助小學生豐富詞匯量,拓寬知識面、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只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聯手,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閱讀氛圍,培養一個有效的閱讀興趣,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淺談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重要性》,朱維萍,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8.第五期.
[2]《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應平,魅力中國,2015.第49期.
作者簡介:何平(1970.05-),男,漢,安徽合肥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合肥經開實驗高劉小學 安徽 合肥 23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