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秀
摘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但是在學生的成長經歷來看,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而學生的不良品行以及過錯行為都屬于問題行為.那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技巧來有效應對學生問題行為的發生,為班集體消除隱患或不穩定因素以及促進班級的良性發展和有秩序進行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處理過的案例給出一些應對的技巧和方法.
關鍵詞:寬容;維護;聆聽
有一則笑話:上課時小剛跟同學講話被老師看到,罰站。老師說:“把你剛才講的話重復十遍。”小剛低聲嘟噥。老師:“大點聲!”于是小剛大聲說:“老師的拉鏈沒拉,老師的拉鏈沒拉……”
我們可以想象這時候的老師是何等的尷尬!這是“生氣惹的禍”!
在我們的身邊幾乎每天都發生著“生氣的故事”——師生怒目而視的、老師暴跳如雷的、家長要老師賠款療傷的……
俗話說,一把嗔恨火,燒毀功德林。老師,請您用平和的心態應對學生問題。
如何做到用平和心態應對學生問題呢?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理解:
一、用平和的心態寬容學生的缺點。
“國寶級教師”霍懋征老師說:“因為他是孩子,我是老師。我不給他們生氣,從來不生氣,我沒罰過一個學生,沒向一個家長告過狀;我不罰,我覺得我要罰學生,我要向家長告個狀,是我無能的表現,不能那么做。”霍老師說得好,老師怎能跟學生一般見識!
蘇東坡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多么寬闊的胸懷!換個角度想,是這些涉世未深的少年兒童,風里來,雨里去,給我們提供了工作崗位,給我們提高能力的機會!如果把學生想象為“好人”、“恩人”、“天使”、“衣食父母”,那么我們就生活在“天堂”里。學生犯了錯,我們靈活處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班主任兵法》的作者萬瑋老師說:“師生關系出現問題,教師要有承擔百分之一百責任的勇氣,即使對方先有錯,即使主要是對方的錯。”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我的責任!
二、用平和的心態維護學生的面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顏面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要極為小心地對待它。”對犯錯的學生,老師更要心平氣和地呵護那脆弱的自尊心。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自尊與人格。
有同學看到李晴偷了舍友的餅干,但她死活不認。我在上課的時間,到宿舍查看,那餅干就在她的袋子里。在我的房子里,她哭著說:“老師,是我拿的,不要告訴我爸爸好嗎?爸爸會打死我的……不要讓其他同學知道,我不是故意,我無法控制自己……”因為她那知錯認錯誠懇態度和她那傷心欲絕的樣子,我真的不忍心揭破她,于是就心平氣和的對她說“答應老師,以后不準再犯了。”后來,她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里說,因為老師的包容和關愛,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如果老師當時揭穿她,她一定去自殺,因為她覺得沒臉見人了。如果我一時沖動,那我豈不成了“殺人犯”!
三、心平氣和地聆聽犯錯學生的申辯。
陳玲的媽媽來校向我訴苦:陳玲是他們夫婦的養女。孩子慢慢長大了,卻和他們對著干。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叫她學習,她摔門外出,之后兩天都沒有回家。我找來妙玲談話,原來是她的心病在作怪。一直以來,她覺得自己的父母比別的同學的父母都老,每次她的媽媽來學校給她送東西,她都覺得很沒面子。到了初三,更強烈要求媽媽不要來學校,可她的媽媽就是不聽。她心中的怒火爆發了,于是離家出走……現在的小孩都很要面子,陳玲也不例外,我理解她的心情。但我知道她很需要我的開導。我告訴她,雖然你的父母年紀比較大,這是事實,但你的父母愛你勝過其他同學父母愛他們的子女,這也是事實。這三年來,你父母無數次地給你送吃的、穿的、用的。為什么他們要這樣辛苦來回跑呢?不為了什么,只為了不讓你餓著、不讓你凍著、不讓你苦著。這些都是什么,這些都是愛。老師很羨慕你,因為你有如此愛你的父母!我足足用了三個小時心平氣和與她深談,最后她淚流滿面地說:“老師,謝謝您!我錯了!”“聆聽”學生,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
四、心平氣和地等待學生改正錯誤。
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我要做個好孩子”的愿望。“戒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說:“任何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是我的一個最基本的信念。正是本著這個信念,才讓我使得很多貌似不可救藥的孩子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陳安同學在開學第一天來校的時候,穿一雙拖鞋,內褲外露,頭發染黃了,手里拿著打火機。我說,這樣的打扮學校是不允許的,應該把頭發染黑了,穿褲子不能穿太低,不能穿拖鞋。一天天過去,都沒見他付諸行動。每次和他目光相遇的時候,我對他笑笑,也不責怪他。一個星期過去了,在星期天晚上,看到了全新的陳安同學,我驚呆了。后來他發了一條短信給我說,老師這么長的時間都不責怪他,覺得自己太過分了,不能讓老師失望,要做一個讓老師滿意的學生。
教育學者張文質說得好:“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犯錯的學生,老師如果心平氣和地等待,終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五、平和的心態才能生成教育智慧。
“靜能生慧,靜納百川。”古語告訴我們:靜心、靜氣,心平氣和,才能獲得知識、擁有智慧,生成更多的教育智慧。反之,“沖動是魔鬼”,“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次,謝欣同學崴到腳,走路一拐一瘸的。沈照同學就模仿她,引來一陣的哄笑。這時,我平靜地說:“謝欣同學崴到腳,走路很辛苦,姿勢沒有那么好看。我們班有個同學,模仿她走路,非常像,連我都忍不住笑了。我希望這個同學能夠在學校的晚會上,充分展示他的演技,為班爭光!”同學們都笑了起來,犯錯的同學在笑聲中改正錯誤。“幽默教育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師生矛盾激化的時候,老師只有理智戰勝沖動,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使矛盾得到解決,讓學生快樂成長,讓自己身心舒暢。
馬卡連柯說:“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好教師。”一個用平和心態應對學生問題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寬宏大量、通情達理、循循善誘、情趣高尚的老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心平氣和。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劉紅艷.用平和的心態愛學生,讓每個孩子在有效的班級管理中成才[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