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波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現代教育領域對初中化學用語教學提出了更全面、更新穎、更完整的要求,強調教師要予以學生更多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取豐富學科知識同時,形成核心素養。故而,初中化學教師就要在開展化學用語教學活動時充分認知到“活動元”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終基于學生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視角,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真正使其感知到初中化學用語學習的魅力和樂趣,進而使初中化學用語教學課堂高效發展。
關鍵詞:活動元;初中化學;化學用語;教學模式;應用措施
一、“活動元”的化學用語教學優勢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
“活動元”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為引導學生完成某一任務或某幾個任務而設定的獨立的學習活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根據主觀意識判斷進行教學活動安排,填鴨式、單方向地為學生傳授活動內容和具體知識,學生長期在該模式的學習中,會形成惰性心理,等待教師剖析和解答,甚至會逐步形成對化學學習的錯誤認知,進而使自身的學習能力提升受到阻礙。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有效的“活動元”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明確該階段的學習目標,并始終與教材建立聯系,進而深度挖掘教材,逐步使自身的學習主體性提高。
(二)明確學生主體
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但并不代表著學生在課堂中自由活動、任意活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課堂中的主導者和主體者,學生難以甚至無法表達個人的主體探究需求,從而使課堂氛圍單調、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盎顒釉苯虒W設計既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原則,也遵循了“為學生提供教學輔助”的原則。教師成為活動中的參與者、合作者、服務者和指導者,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使學生避免了諸多的無效探究,從而切實落實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二、“活動元”在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是帶領學生探索未知領域,感受未知空間,展示個人魅力,強化個人實力最好的老師,而教師為學生創設靈活生動,極具生命力的學習情境和氛圍,能夠使學生激發出自身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進而實現自主探究的目的。故而,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化學用語教學工作時,就要創新“活動元”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出輕松、愉悅、趣味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獲取“無限”的學科內容和技能,并由此形成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質構成的奧秘》中元素符號的相關內容時,就可充分發揮“創境設疑”的作用,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為化學式讀寫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前,教師可先將與該堂課程內容相關的元素符號概念知識點以視頻展示、文字分析、圖片輔助的形式發布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該資料內容進行課前輪廓性學習。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闡述自己已獲取的相關知識或遇到的阻礙,并讓其余學生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記錄。接著,教師由此開展“課堂交互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換彼此獲取的信息和解決阻礙的想法。在各小組展開討論時,教師要適時參與,并根據學生的討論內容給予一定的意見,并將各小組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記錄,作為班級統一性問題,在課堂中后半段進行剖析。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反復播放講解化學用語概念的音頻資料,使學生始終處于代入感極強的課堂氛圍中。在各小組完成討論后,教師則要引導小組成員闡述最終的討論結果,并將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在黑板上。在某一小組成員展示時,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程中的核心內容提出問題,如:“不同元素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么?”、“由同種元素構成的元素叫什么元素?”、“常見的元素符號有哪些?”等等,該小組成員則根據問題進行二次探究和回答,必要時教師可鼓勵其他小組的成員予以幫助。最后,教師要根據各小組重復率相對較高的問題為線索,結合各小組思維導圖中的偏差部分或遺漏部分,帶領學生共同探究該堂化學用語教學課程中的核心內容。
(二)應用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有效的化學教學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取相關的知識、信息和技能,又能夠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化學用語教學工作時,就要將實驗教學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立體、清晰地感知到抽象、復雜、多元的化學知識,理解化學元素,并由此形成化學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酸、堿的化學性質》相關內容時,就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引導價值,幫助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引導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在課前,教師可先將該堂實驗課程中所需要的實驗素材或器具進行整合,并將實驗的操作流程以及與實驗相關的信息進行剪輯,制作成微課視頻,導入到多媒體設備中。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先為學生逐一展示真實的實驗素材和器具,并為學生講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規則。在學生初步了解酸、堿的基本性質和實驗的操作方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媒體平臺中進行實驗操作,從而從物質的結構為切入點,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在某一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給予肯定,并在實驗成功或失敗后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和歸納,使學生加深對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概念理解,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措施推動學科發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個性學習是尤為重要的。故此,初中化學教師就要突破傳統的化學用語教學模式的枷鎖,充分挖掘“活動元”的概念、特點和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促進學生主動體驗和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形成化學核心素養,最終真正使其逐步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白麗 .淺議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16).
[2]黎薇.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目標研究 [J].化學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