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瑛
摘要:新課標提出的“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充分體現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語文老師要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實踐活動“運用”或者“駕馭”語言文字這種工具。生動而高效的繪本閱讀教學,對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繪本閱讀
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語言的豐富性、邏輯性,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目前,很多小學低段的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所不足,因此,教師要從實際課堂教學出發,逐步加強對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繪本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失為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表達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內驅力,能夠激發學生表達和寫作的欲望,能夠化低效為高效。教師要設法聯系實際創設語境,激發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
1.保持童真,拉近師生距離
繪本是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文字的書籍,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教師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用一種孩子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用一種孩子的語言去傾聽學生的回答。就更加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和說的欲望。
比如:在教學《我媽媽》時,我留了個小練筆:請你寫寫自己心目中的媽媽。有位學生寫道:“我媽媽就是一座活火山。”問詢這位小作者時,他那充滿童真的有趣的回答讓我暗暗叫絕。他說:“我媽媽生氣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座活火山,只要我敢頂嘴,她就當場爆發。不過,爆發過后,她就又變回我原來那溫柔可親的媽媽。”孩子和我們成人擁有不一樣的天空和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只有放下身段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認真地傾聽孩子內心的語言,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2.善于提問,激發學生表達欲望
在繪本閱讀課堂上,教師可利用繪本中的精彩場景,開展有序有趣的交流。教師課堂提問要科學,善于提出富有新奇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注重保護學生的興趣與表達欲望。教師要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學生。
閱讀教學中的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尤其是繪本閱讀。學生的很多回答雖然有很多和教師預設的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回答非常地富有創造性,值得表揚和肯定。如在《活了100萬次的貓》的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微笑著面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學生發揮想象,擴寫貓的其他死法。在我的激發和引導下,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有一回,貓是小紅帽的貓。小紅帽經常把貓放到背上玩,結果有一次貓不小心掉下來摔死了。”“有一回,貓是公主的貓。公主常常指使貓干重活,終于有一天貓被活活累死了。”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以提高。
二、善于使用教材,活用教材
1.緊扣重點,挖掘文本
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根據繪本,重點挖掘書中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運用的地方。只有抓好了激發點與關鍵點,才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比如,在《超人波波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文中反復出現的重點字詞劃出來,比如:“翻過來,又翻過去”“喀吱、喀吱地剪”等,通過對重點字詞分梯度、分層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更有效的提醒學生需要重點注意這些字詞的運用。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融入到文章設置的情景中,更好地領會文本的意境,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強化。
2.依托文本,加強練習
文本的核心就是語言,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學習,因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要依托繪本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訓練,例如:仿寫、改寫、續寫、擴寫和寫讀后感等,都可以成為語言運用的訓練點,既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能力。
在學完《長大做個好爺爺》后,孩子們對爺爺的去世很傷感。我靈機布置了寫話練習:改寫這個故事的結尾。令我感動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把這個感傷的故事改寫成了一個喜劇:“小小熊看見爺爺睡著了,他也靠在爺爺的懷里睡著了。等他醒來時,護士過來通知他‘你爺爺病好了,可以出院了’,然后,小小熊就和爺爺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正在爺爺就要永遠地睡著的時候,來了位美麗的仙女,她用魔法棒對著爺爺一指,爺爺的病就好了,小小熊和爺爺又天天去樹屋看風景了。”
適時的寫作練習,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組織活動,融會貫通
1.依托文本,設置表演場景
繪本中有大量可供小學生語言表達訓練的情境,教師要利用情境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所設計的實踐活動要有可行性,讓學生有話可說。在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展開想象,鮮明地將背景、情節、任務呈現出來,這樣才能將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實處。
比如,在《小房子變大房子》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現故事。學生分別扮演小老太太和聰明先生的角色,按照情境學生合理設計臺詞和故事情節。在表演中,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空前活躍,他們不僅表演出了繪本的內容,還根據自己對繪本的理解添加了不少創造性的成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2.聯系生活,學習創編故事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給與生活貼近的的語言環境,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繪本閱讀教學了一段時間后,我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大膽創編自己的繪本作品。有的學生時時關注自己栽種的韭菜的生長,仔細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寫出了《韭菜成才記》。
四、家校配合,促進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積累
積累語言文字是學會運用語言的基礎。除了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外,學生還需通過課外閱讀進行積累。另外,對生活感受的積累也影響到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教師要通過宣傳與影響,促使家長關注閱讀對兒童精神成長的作用,通過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的閱讀活動,把閱讀的種子播在孩子心里,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提高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也不是在教師的灌輸中就會,而是在不斷的積累和實踐中慢慢地學會,因此老師要多想辦法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大的興趣真正的掌握這一門祖國的語言。
參考文獻:
[1]汪琦.小學低段繪本教學誤區分析及歸因[J].文學教育(中),2011(06):139-140.
[2]凌霜.閱讀率、閱讀興趣與繪本閱讀[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0(06):44-47.
[3]莫嵐.小學生“繪本寫作”的一點嘗試[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