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來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39例),實施常規護理;優質組(40例),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及心理狀態改善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顯著低于優質組,且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高于優質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可顯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同時改善其心理不良狀態,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和預后,促進患者更快康復。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血管內科;臨床應用
心血管疾病種類繁多,病情復發,是全球疾病的第一殺手。據統計,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超過了1700萬人,而在我國,心血管疾病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25-34歲心臟病高危患者已超五千萬[1]。且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都病情較重,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甚大。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護理,以提高患者療效,促進患者恢復[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來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39例)和優質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在43-70歲,年齡均值(56.65±5.42)歲,疾病類型:心臟疾病12例,腎臟疾病10例,高血壓8例,腦出血5例,其它3例;優質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在41-73歲,年齡均值(57.01±5.35)歲,疾病類型:心臟疾病11例,腎臟疾病10例,高血壓9例,腦出血5例,其它5例。兩組資料具備對比價值,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加強查房巡視,針對患者病情對癥用藥,囑咐患者注意休息及相關注意事項等。
優質組實施優質護理:(1)生活護理:加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照料。例如保持病室、病區環境衛生,避免著涼,日常注意通風、加強消毒,調整室內溫濕度適宜,保持地面干燥等;幫助患者處理日常生活需求,對于行動不便者應攙扶其上廁所、刷牙等;長期臥床者,多幫助患者進行肢體按摩、翻身、更換被褥,避免壓瘡、褥瘡,同時注意幫助患者口腔清潔等。(2)心理疏導:由于疾病困擾,患者易產生焦慮、緊張、煩躁、害怕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需多與患者交流,多傾聽患者主訴,多給與患者鼓勵,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可通過講解疾病知識、介紹治療成功案例等方式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鎮靜劑。(3)用藥指導:針對患者疾病類型及病情程度,針對性進行給藥,同時做好監督,保證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如心絞痛患者可給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服藥3-5分鐘后疼痛仍不緩解,可遵醫再含服硝酸甘油0.5mg。高血壓者可先用一種藥物小劑量開始治療,這樣不僅可以了解患者對某種藥物的療效和耐受性的反應,又可以將不良反應降到最低。如小劑量療效不佳,則可加大劑量或換藥,如果血壓還是無法控制,則可以考慮多種藥物聯合治療。(4)運動鍛煉:待患者病情好轉,應鼓勵患者及早下床進行活動,以促進恢復。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做一些簡單適宜的運動鍛煉,如飯后散步、保健操等,同時應陪同患者進行運動,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5)出院指導:囑咐患者按時按量用藥,適量運動,如有不適隨診。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及心理狀態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統計;心理狀態改善情況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心理狀態越差[3]。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獲得數據錄入Excel數據庫,運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以及(%)等表示,并采取t和或x2檢驗,當檢驗結果P值<0.05時認為數據對比存在顯著統計意義。
2.結果
經調查分析,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顯著低于優質組,且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高于優質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的改革以及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心血管內科作為收治病情危重復雜患者的科室,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不僅繁瑣,同時還需要不斷的提高護理質量。優質護理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護理方式,其“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以及通過加強患者基礎護理的護理過程,使得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能夠緊緊圍繞病人的需求,為其提供從入院到出院全程的、連續的專業的護理服務[4]。同時在護理過程中,優質護理還強調護理責任制,有效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是護理人員能夠各司其職,恪盡職守,使得護理工作能夠有序進行[5]。在這雙重機制下,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護理體檢,減少不良情況發生,從而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和護理效果,提升整體護理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顯著低于優質組,且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高于優質組,P<0.05。表明,相對于常規護理,優質護理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并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滿意度,對提高患者療效和促進患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永紅. 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 009(002):53-53.
[2]朱榮芳. 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9, 019(075):315,323.
[3]葉春艷. 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9, 006(031):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