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芹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的效果。方法將70例消化性潰瘍患兒分成兩組, 接受奧美拉唑治療的33例為A組, 接受雷尼替丁、枸櫞酸鉍鉀聯合治療的37例為B組, 觀察比對兩組療效。結果B組治療總有效率是94.6%, 相較于A組的78.8%明顯較高, B組癥狀緩解、潰瘍消失、幽門螺桿菌轉陰的時間均明顯較A組短, 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則差異不突出, P>0.05。結論對于消化性潰瘍患兒的治療, 聯用雷尼替丁與枸緣酸鉍鉀效果顯著, 且不良反應少, 推薦選用。
關鍵詞: 小兒;消化性潰瘍;治療
0 引言
在兒科臨床上, 消化性潰瘍屬于常見慢性疾病的一種, 包括胃部、十二指腸處的潰瘍, 大多有極長的病程, 且病情有極大復雜性, 需及時治療, 否則將對小兒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影響[1]。為進一步對小兒消化性潰瘍的有效性治療方法進行探討, 本次研究將70例患兒分成兩組, 以不同方案施予治療, 現將研究過程與結果呈現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將因出現消化性潰瘍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間到我處接受治療的70例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為便于對照, 70例患兒隨機分組如下:A組 (33例) , 男17例 (51.5%) , 女16例 (48.5%) , 1歲-8歲, 中位數是 (4.5±3.2) 歲, 0.5-5年的病程, 中位數 (2.8±1.1) 年;B組 (37例) , 男19例 (51.4%) , 女17例 (45.9%) , 1歲-9歲, 中位數是 (4.7±3.3) 歲, 0.5-6年的病程, 中位數是 (2.9±1.1) 年。所選患兒均在相關臨床檢查下明確確診為消化性潰瘍, 已將機體有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兒排除在外。兩組患兒一般性資料客觀比對差異不突出, 下文對比可進行。
1.2 方法。
33例的A組接受奧美拉唑治療, 所用藥物由 (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提供, 國藥準字號是H10950086) , 口服給藥, 1次20mg, 1天2次。37例的B組接受雷尼替丁、枸緣酸鉍鉀治療, 雷尼替丁由 (江西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國藥準字號是H36021340) , 口服給藥, 1次150mg, 1天2次;枸緣酸鉍鉀由 (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提供, 國藥準字號是H0920098) , 口服, 1此0.3g, 1天4次。
1.3 觀察內容。
兩組均接受30天的治療, 隨后對療效進行判定[2-3]: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潰瘍面積全部消失, 炎性反應未出現記為“治愈”;癥狀、體征、潰瘍面積全部消失, 可見輕微炎性反應記為“顯效”;癥狀、體征可見顯著改善, 潰瘍面積減少50%以上, 有炎性反應記為“有效”;上述癥狀與體征為得到顯著改善, 或者病情加重記為“無效”。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即為治療總有效率。 (2) 觀察兩組病情恢復時間:癥狀緩解、潰瘍消失、幽門螺桿菌轉陰的時間。 (3) 觀察兩組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出現情況。
1.4 數據處理。
本次以SPSS 21.0軟件進行數學統計分析, 其中, 病情恢復時間由 (±s) 展開研究, 以t進行檢驗, 療效、不良反應由“ (n/%) ”進行分析, 以卡方進行檢驗, 數據客觀比對后, 若有差異性出現, 則
P<0.05。
2 結果
2.1 比對兩組療效。
A組治療總有效率是78.8%, B組為94.6%, 兩組比對B組明顯較高, , 數據見表1。
2.2 比對兩組病情恢復時間。
B組癥狀緩解、潰瘍消失、幽門螺桿菌轉陰的時間均明顯較A組短, P<0.05, 數據見表2。
2.3 比對兩組不良反應。
A組1例出現惡心嘔吐, 1例出現頭暈乏力, 不良反應發生率是6.1% (2/33) ;B組1例出現惡心嘔吐, 2例出現頭暈乏力, 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是8.1% (3/37)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差異不突出, 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常于胃部、十二指腸部發生, 此病形成與幽門桿菌、胃酸等有緊密聯系性, 在成人、小兒中均可發生, 常見癥狀為食欲減退、嘔吐、便血, 需及時干預, 否則會致使梗阻、穿孔等出現, 使患兒生命受威脅[4-5]。目前, 對于消化性潰瘍患兒的治療, 臨床上有多種方法, 奧美拉唑是最為常用的藥物, 可對胃酸的分泌產生促進性作用, 但單獨應用效果較差[6]。近年來, 針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我們對雷尼替丁、枸緣酸鉍鉀進行了聯用。雷尼替丁屬于組胺H2受體拮抗劑的一種, 給藥后, 藥物會快速被吸收, 且持續較長的作用時間, 可使胃酸、胃酶的活性降低。枸緣酸鉍鉀屬于鉍復合藥物的一種, 可實現抗酸、抗潰瘍的效果, 產生作用時, 不會對胃酸進行中和, 而是對胃酸的分泌進行抑制[7]。另外, 此藥可與胃液融合, 在潰瘍表面、潰瘍基地的肉芽組織處呈氧化鉍膠體沉淀, 形成一層保護膜, 對胃酸、食物對潰瘍粘膜造成的侵蝕進行隔絕, 進而使潰瘍組織愈合時間縮短。
本次研究中, A組患兒接受奧美拉唑治療, B組患兒則接受雷尼替丁、枸緣酸鉍鉀治療, 結果顯示, B組治療總有效率是94.6%, 相較于A組的78.8%明顯較高, B組癥狀緩解、潰瘍消失、幽門螺桿菌轉陰的時間均明顯較A組短, 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則差異不突出, P>0.05。這一結果與孫培卓[8]等人研究的聯用雷尼替丁、枸緣酸鉍鉀治療消化性潰瘍患兒總有效率為95.2%有相似性。可見, 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 相較于單獨應用奧美拉唑, 聯合應用雷尼替丁、枸緣酸
鉍鉀效果更為顯著, 且兩種藥物進行聯合應用并不會使不良反應增加。
綜上, 對消化性潰瘍患兒實施治療時, 臨床上可依據實情, 積極施予雷尼替丁、枸緣酸鉍鉀聯合治療, 以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 使患兒康復時間縮短, 進而實現患兒生活質量的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謝小平.小兒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分析90例[J].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 (5) :70-71.
[2]鄺朝鋒, 蔡幸生, 歐少陽, 等.四聯療法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4, (3) :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