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臣
【摘要】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科目,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夠掌握大量的語言技巧,還能夠深入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以識字、拼音、閱讀為主,對于技巧性的學習較少,在此階段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將傳統的中華文化引入課程教學中,幫助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小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學引入傳統中華文化的意義出發,深入剖析傳統中華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為未來傳統中華文化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點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中華文化
小學生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身上肩負著國家未來發展的重擔,為了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承擔起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教師需要不斷地引用傳統中華文化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升華,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小學語文與傳統中華文化的深入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結合教材內容,不斷的引入傳統中華文化,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引入傳統中華文化的意義
1.1幫助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隨著國家對中華文化傳承愈發重視,小學語文教材中也開始逐漸加入大量的傳統文化故事、詩歌詞賦等。為了更好的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受,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朗讀古詩詞、歇后語,鍛煉學生的語感,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傳統中華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
1.2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很快,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傳統的中華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國古代的先賢對于自身行為修養十分注重,他們崇倡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刻苦努力,這種思想深深的滲透進古文中。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入相應的文章典故,能夠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內在行為品德。
1.3幫助傳承傳統的中華文化
開展教育教學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文化知識,將傳統的中華文化引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擴大文化傳承的范圍,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為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注入傳統的力量。與此同時,利用融入性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深入的了解傳統的中華文化,還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而對其家庭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更好的傳承中華優良美德,培養學生的學生家國情懷。
二、傳統中華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缺乏傳統文化素養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小學的語文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很難耗費長時間進行傳統知識的積累學習。根據現階段各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多半將教學時間花費在教材內容的朗讀、講解上,很少將教材內的知識與傳統的中華文化相結合,使得拓展性的知識較少。雖然小學的教材內存在一部分傳統中華文化的文章、古詩詞等,但是相對零散,小學語文教師不具備拓展傳統文化知識的能力,缺乏一定的傳統文化素養,無法對教材進行展開講解。
2.2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
從小學語文教師的發展現狀來看,多數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年齡普遍偏低,新的教師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方式多圍繞課本教材進行,很難進行深入融合傳統中華文化的創新教學。與此同時,部分年輕的語文教師受到科技信息化的影響,對于現代化的信息掌握較多,缺乏一定的傳統知識熏陶,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傳遞傳統的中華美德。甚至部分偏遠山區,小學階段的教學科目多半由一個教師指導,教師很難具備充足的精力拓展傳統的中華文化。
2.3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由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對于教學大綱的使用較多,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枯燥的文字講解很難吸引學生的語文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對于成績的關注性較強,很難真正的注意到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真實訴求,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指導,也無法針對某個階段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很難真正的做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引入傳統的中華文化。
三、幫助傳統中華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措施
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地對傳統中華文化進行學習。學校也要充分意識到傳統中華文化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益處,進而定期開展傳統中華文化的教育培訓,利用專家座談會的形式傳遞傳統中華文化,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增強教師將傳統中華文化引入課堂的能力。與此同時,強化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拋出某個古文情節,引導學生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利用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進而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如果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傳統中華文化的興趣,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學習中。因此,學校與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特定的傳統文化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傳統中華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傳統中華文化閱讀專欄,提供大量的課外書籍,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傳統中華文化的傳播。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傳統中華文化意義深遠,不僅能夠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促進傳統美德的傳承。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傳統中華文化的興趣,不斷地促進傳統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段維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J].教師博覽,2021(15):31-32.
[2]王博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思考[J].學周刊,2021(1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