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其梅
摘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十幾年,在作文教學這一老大難題上也是絞盡腦計,多方嘗試,終是窺得一些門徑。轉變學生寫作觀念,立足本土,就地取材,“土”中求變,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注重自身實際生活體驗,積極利用鄉村所擁有的天然特色環境,有效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激發他們熱愛本土家鄉的情感,讓寫作在“土生土長”的基礎上別出心裁,敢于創新,逐漸形成農村學校作文教學特色,從而“破土而出”。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283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農村小學生自幼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自信心不足,認為農村素材太土,不夠高大上,上不了臺面,不好意思寫。加上生活閱歷偏淺,閱讀量少,只能從各種各類的作文選中生搬硬套,在“抄”和“仿”的困境中難以自拔。因此,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既要立足本土,具有本土特色,又要“土”中求新,利用一切農村特有的可利用的真實素材,有效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自主創新,最終形成農村學校作文教學特色。
一、引導學生發現鄉村之美。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農村并不缺少美感,缺少的是觀察和發現。以前每當要求寫《我的家鄉》、《美麗的……》這類寫景的作文時,發現學生寫的都不是自己家鄉的景色,而是仿作文書寫的他鄉之景。我了解之后發現,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鄉太“土”,沒有名勝古跡、名山秀水,覺得沒什么可寫的。后來我在指導寫作前,先帶上相機去采風,選取附近鄉村的一些宜人景色、新農村建設、新建項目等拍下來,做成圖集在課堂上展示,先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再引導他們從中發現自己的家鄉很美,很真實,家鄉的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讓他們深切地體會到自己的家鄉其實也是美不勝收的。這樣既避免了寫作時“他鄉借景”的尷尬,讓學生“胸有成景”,又能鍛煉學生發現美、捕捉美的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二、引導學生了解鄉村物產之富。在學生的認知里普遍存在著“村里家家都是那么一畝三分地,沒什么可夸贊的”這種思想,其實不然。我們所處的農村在沿海一帶,是珍珠的養殖基地,盛產珍珠,享有“南珠之鄉”的美譽;另外甘蔗、西瓜、沃柑、辣椒等的大面積種植,給人們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收入。我平常會比較留意本地新聞和政府論壇,把一些相關的短片剪輯下來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進行客觀全面的了解。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當一回導購,向游客或收購商推銷家鄉的物產,以此激發他們對家鄉產生自豪感,以后寫作時不僅有物可寫,更是有感而發。
三、引導學生回味鄉村童趣。其實農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自由得多,也會玩得多,有很多自主發明的玩法。他們喜歡三五成群爬樹摘野果掏鳥窩、捕蟬、小溪摸魚,玩彈弓、彈玻璃球、抽陀螺等,花樣百出、樂趣無窮,只是他們會玩卻不會說、更不會寫。為了使他們能夠做到“我會說我玩,我會寫我玩”,我有時會利用活動課,帶她們到學校圍墻外的小樹林去捕蟬,或者跟他們進行抽陀螺比賽等。跟他們玩在一起玩樂的時候,適當引導他們把過程說一說,把動作、神態等詳細描述出來,真切地表達一下當時的感受,重點糾正他們的方言表達,指導他們準確措辭用句。然后讓他們回味一下自己最喜歡的一件趣事并寫下來,在班上跟大家分享分享。先說后寫,以說促寫,教師適當作出指導和評價,引導學生表述得生動有趣。
四、引導學生重新認識鄉村風俗。風俗鄉情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農村,具有傳統而又別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如娶親送嫁習俗、除夕貼聯守歲、元宵賞燈吃湯圓、清明掃墓踏青、中秋團圓賞月等。對于這些節日,學生往往只記住了吃和玩,吃完玩完就忘,并不留心,更沒有傳統節日的概念。針對這種情況,我精心準備了鄉村每種風俗的短片,放給他們看的時候讓他們認真觀察,再聯系實際,邊看邊聯想一下自己當時身在其中的情景,然后進行交流,課后再寫一寫。這不僅使學生對傳統節日、民俗風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使學生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知,從而激發寫作的興趣。
五、引導學生體驗鄉村勞作。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教師應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一些適當的田間勞動。這有利于學生真切體驗農活的艱辛,豐富和加深情感體驗,同時積累更多真實且印象深刻的寫作素材,樹立勞動光榮的理念。我會根據不同的季節給學生布置課外實踐作業,例如春耕時下田插秧、種花生,之后的除草、施肥,秋天到田里收割等都必須參與至少一次;平時放牛、在家給家禽喂食等的過程和方法都記錄下來。教師給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們交流分享,大家暢所欲言,取長補短,作為生活素材好好保存,寫作文時可作參考和利用。讓他們深刻感受到生活中的平凡可以在自己的筆下變得不那么平凡,而且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用素材,這樣他們就會慢慢摒棄“素材太土,上不了臺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執念,再也不會對寫作望而生畏,寫作時也不會抓耳撓腮了。
雖然課改多年,但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還存在很大的困難和挑戰。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應始終立足農村實際,同時也要突破本土實際,創新寫作理念。教師大膽另辟蹊徑,正確引導和積極鼓勵,使學生改變觀念,樹立信心,敦促學生逐漸養成勤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習慣,提升學生善于發現美、理解美和表達美的能力,進而豐富作文內容,拓展寫作思路,激發作文興趣,終使寫作成為一種享受。一直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深感作文教學之路漫漫,值得我們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 作者:孫洪衛《提高溫嶺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徑--以浙江省溫嶺市白山小學為個案》 來源:《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年份:2013
[2] 作者:姜君瑋《小學三年級快樂作文教學實踐研究》來源:《魯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年份:2017
[3] 作者:車盼盼《基于學生獨特體驗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研究》來源:《天水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年份:2017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興港鎮彬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