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華
摘要:教學評價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語文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工作完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文章從評價體系的現狀與意義著眼,以激勵式評價、客觀性評價和自主性評價為路徑,探索課堂評價體系的基本策略,讓課堂教學評價對于整個教學過程更具積極的正向推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評價; 思考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許多語文教師注意到應該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明白了要以人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評價時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不能制訂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導致學生不愿意聽取教師的評價,因而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就會拉開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傷害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一聽就煩,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所以教師要制訂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簡析
我國長期以來執行的教育體系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比較大,它容易阻礙教育實踐工作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也會對教學評價體系產生負面影響。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待改革,主要原因是教學方法太單一,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也很統一。學生學習成績在評價體系中占比很重,這容易讓語文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看得很重,進而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沒有促進作用,無法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的效果。
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工作進行分析,了解到片面評價與盲目鼓勵是教學評價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現象,這是學校對教學評價體系意義不明確的體現。教學評價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否則就偏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對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學習體驗的評價意義。因此,無法掌握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以及掌握程度,單憑教師的盲目鼓勵和制訂相關的教學計劃與目標,很難整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
(一)客觀中促進成長
實施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評價的客觀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要全面了解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現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狀態進行合理評價,切勿為了評價而評價。參照統一的模板進行積極評價,沒有評價到點子上,很難有效引導學生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難以促進學生進步。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根據平時的觀察,對學生的實際表現、考試發揮和心理特點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該如何學習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真實客觀的評價更能讓學生信服,增強教學評價的實用性。
例如,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如何寫好日記的時候,一開始的時候會有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寫,易出現標點符號用錯、書寫格式寫錯以及語言表達邏輯不對等問題,但學生又認真地書寫了,這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要達到“讓學生正視自身的不足之處,積極做出改正”的效果,給學生一些學習挑戰,激發學生戰勝學習難關的欲望。
(二)自評中催生自學
自我評價環節很重要,能讓小學生思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獲得自我認知。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教師通過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與學習狀態。學生在自我評價中會體現出自己的能力與需求,會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增強自我意識。自我評價環節是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去請教,進而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看看學生自學時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對于文中的生字、生詞是否都會讀和了解意思了,不懂的字可以查閱字典。這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等到上課的時候,教師抽查任一學生來講述自己從預習中學到了什么,評價自己學到的東西是否全面,從文章所講的故事、生詞和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來進行評價,有參照的情況下能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認知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
(三)通過學生的表現,評價導向學習
首先,教師需要設計評價量表,在評價量表中要把教學目標轉化成表現性任務,讓學生具體觀察、詳細記錄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任務,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適當評價,然后憑借學生的表現,有針對性改善學生學習狀況。教師需要將自身語文課堂評價融入到語文課程教學中,例如,在教授《紙船與風箏》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制訂包含文章理解和故事情感的語文評價內容,如對一些動詞產生的畫面感進行想象,還應該包含師生之間合作講述完整故事的環節,注意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注重充分表達情感等。只有這樣才能夠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才能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課文的主要學習效果是教學生學會講故事,還要有條理有情感地將故事講好。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盡可能用鼓勵式語言進行,對于學生做的不好的地方,教師應該用委婉的話表達,并且指導學生應該怎樣改進。當學生清楚自己和目標之間的差距,也明白了如何前進的時候,也就達成了教學、學習和評價的一致性。
結語: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深度教學時,要保持教學評一致性。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并且學習目標不能停留在表面,學生應該理解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深層情感。其次,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還應該不斷推進教學板塊,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循序漸進,最終達成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才能夠使教學具有深度學習的特點,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思考與實踐[J]. 中國校外教育, 2020(17).
[2] 朱錦秀. 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改革創新的思考[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 000(001):P.1-1.
福建省浦城縣富嶺中心小學 353416